【党课主题教育讲稿】共产党员“怕”(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主题教育讲稿】共产党员“怕”(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党课主题教育讲稿】共产党员“怕”(精选文档)

 

 共产党员的"怕"

  邓小平同志“一不怕困难、二不怕得罪人、三不怕失败、四不怕冒险”的战略胆识和伟人风范常让人津津乐道,然而,他却“怕”回家乡,自从 16 岁离开家乡四川广安,直到去世也没有回去过。当有记者问及不回乡的原因,他吐出两个字:“我怕!”他还告诫女儿:“回去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这个请你办事,那个请你帮忙。不答应吧,情面难却,答应吧,违反纪律。”

  一个“怕”字,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强党性的真实写照!“怕”是敬畏,是政治上的清醒剂。邓小平真正“怕”的不是回乡,也不是老乡,而是“怕”给共产党员抹黑。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先后 6 次到四川视察,但只回过家乡仪陇 1 次。一踏上家乡的热土,他就深入到乡亲之中,餐餐吃家常菜,“一点荤菜都没有”,还保留着“吃红薯不剥皮”的生活习惯。身居高位,却绝不扰民,“悄悄地来、静静地走”,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曾经,多少热血青年远离家乡、谋取功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荣归故里。不可否认,这样的传统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很多人。前不久,某省一厅级干部落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家乡乱批项目经费”。身陷囹圄后,他追悔莫及:“前些年就喜欢回家乡,一大帮人前呼后拥,整个宗族都以我为荣,那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冲昏了我的头脑。”

  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就可能在一次正常的回乡中埋下违规违纪的隐患。上述那位为家乡乱批项目经费而落马的干部,就是在一次次回乡中陷入了“乡情陷阱”,淡忘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回乡搞成封建社会“光耀门楣”那一套,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炫耀身份地位的手段,为党纪国法所不容,为人民群众所不齿,最终落了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回乡可折射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某部一位部队长的做法就值得点赞。今年清明节,他回乡祭扫,邻村一位远房亲戚找他帮忙,请他“保住”在他领导下、今年面临退役的儿子。这位部队长归队后没有随意打招呼,而是让机关严把标准,用同一把尺子量短长。最终,亲戚家的孩子被列入退役计划。

 “以私废公是大忌,哪敢随口就答应!事实上,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是亲戚,总归都会理解的。”事后,这位部队长深有感触地说。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从来没有人会拒绝在外的游子常回家乡看看,但对于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来讲,怎么回则是学问,有禁忌。1957 年 4 月,谭震林回到阔别 27 年的家乡湖南攸县蹲点,县委安排他到新盖的招待所里另开“小灶”,指派专人服务。谭震林坚决拒绝,他认为自己回乡蹲点不是衣锦还乡,决不能搞特殊接待。他还对县委负责同志说:“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钦差大臣,怎么能做这样的安排?这样搞,势必会脱离群众!”

  让党性回归,才能找到心灵的故乡。回乡不是小事,作风彰显党风。对党员干部来讲,锤炼党性当从每一次慎重回乡做起。

推荐访问:【党课主题教育讲稿】共产党员“怕” 党课 讲稿 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