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养生(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一聊养生(完整),供大家参考。

聊一聊养生(完整)

 

  头部头是人体之首, 有“司令部”之誉, 而压力过大或长期持续性地压力会导致紧张性头痛和头皮发麻, 甚至会造成过早脱发以及颈性眩晕、 中风、 脑瘤等。

 取坐位或仰卧位, 用两手掌心分置头颞部两侧, 用力按 1~2 分钟; 然后再用两手四指弯曲叩打前额发际向上后方沿头顶至后发际 1~2 分钟。

 左手手掌横放于头顶后半部, 右手手指向上放于头顶前半部, 两手同时拍打头顶部, 左手拍打左半侧至头顶前部, 右手拍打右半侧至头顶后部; 再拍打回复原位, 上下共 3~5 遍。

 眼睛在电脑前面久坐的人常有眼睛干涩、 肿痛、 疲劳的感觉, 甚至烦躁不安、 头痛失眠。

 用一手食指按揉印堂穴数次后, 并将该处肌肉轻轻捏拿数次、 以两手食指按揉两侧太阳穴数次。

 早晚用毛巾敷眼, 早上用凉毛巾, 晚上用热毛巾交替敷眼部十余分钟。

 或双手对搓至热, 快速用手掌心按压双眼热敷, 如此反复十余次, 每天数遍,多多益善。

 牙齿牙病”即是“百病之源”, 如糖尿病、 心脏病、 咽喉炎、 支气管炎、 肾炎等。压力过大或长期持续性地压力会使人体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 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让口腔内的有害细菌有机可乘, 引起压力型的牙周病或牙龈炎、 口腔溃疡等。

 端坐或仰卧位, 双唇轻闭, 先叩前牙 30~50 次, 再叩后牙 30~50 次, 最后牙齿咬紧 1~2分钟再放松。

 在虎口(手背拇、 食指之间)上放块冰, 然后慢慢将其揉化。

 颈部压力过大或长期持续性地压力还会使颈部肌肉僵硬紧绷、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痉挛、 扭曲, 造成落枕以及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中风等。两手手指交叉, 放在颈部后方, 来回轻柔地连续摩擦颈部 50~100 次, 只到颈部发热为止。

 用拇指与食指、 中指相对捏住风池穴, 手法采用一上一下、 一紧一松按揉提捏,以颈部感酸胀为度, 次数自定, 不强求一律, 左右手可以单独或同时操作。

 伸展颈部森林式。

 取直立位, 头部轻柔地倾斜向右侧, 将右耳轻放于右肩上, 用鼻均匀深呼吸;1 分钟后, 换另一侧练习。

 放松, 调匀呼吸, 配合冥想。

 胸部在压力的“如影随形”之下, 胸痛也就尾随而来。

 左手四指微并拢, 以掌根放于胸中上端, 左拇指放于右锁骨上, 自左横线来回擦动, 直擦至乳头上水平线。

 往返数次后, 换右手仿效上法擦左胸, 坚持揉按膻中、 鸠尾、 巨阙 3 穴。

 右手五指并拢,略屈, 用虚掌拍击左胸, 重复 20~30 次; 换左手拍右胸, 使两侧肺部都拍到。

 冲大拇指吹气 1~2 分钟。

 腹部当人体处于压力之下,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可的松的水平就会升高, 同时体内糖和脂肪下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 所以机体强烈需要能量的补充, 于是,人们往往食欲大开, 从而使多余的脂肪在腹部存积。

 腹部堆积脂肪, 不仅是影响美观,且容易引起脂肪肝、 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

 以右手掌放于脐上 4 寸处, 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 顺时针方向摩动 50~100 次; 再换左手在下, 逆时针摩动50~100 次, 上腹温热为宜。

  左手提拿中脘穴, 最后用双手小鱼际上下来回擦小腹部, 以透热为度。

 请记住, 如果是餐后按摩腹部, 尤其是吃得太饱的时候, 手法一定要轻柔, 时间不宜太长, 以 5~10 分钟为好。

 腰背部腰酸背痛会使人精力不能集中, 烦躁不安, 影响工作, 有时还会导致人不自主地发脾气, 情绪焦虑、 抑郁。

 揉腰眼穴, 即用两手握拳, 用拇指指掌关节紧按于腰部凹陷处, 用力作旋转式揉按, 一般 5~10 分钟。

 搓擦腰骶部, 即先用两手掌搓热,然后按紧腰部, 用力上下擦搓, 使腰部发热为度, 反复 20~40 次, 每日一遍。

 用手指指面紧贴于大椎穴往返摩擦, 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上肢做耸肩运动 20~30 次。

 前后甩臂, 幅度由小到大, 速度由慢到快 20~30 次。双手掌、 手背互相搓擦至发热为止。

 下肢用拇指和其它手指轻柔地旋转每个脚趾, 力量大小适中, 从脚趾跟部一直摇动到顶端。

 在每个脚趾表面缓慢地移动拇指。

 当拇指移动到顶端时, 伸展脚趾, 伸缩双脚, 做几下踝关节旋转动作。

 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超过正常值, 其中以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值的增高最有临床意义。

 国内一般规定血清总胆固醇正常值为5. 2mmol/L(20mg/dl)

 以下, 血清甘油三脂的正常值为 1. 70mmol/L(150mg/dl)以下, 超过此标准为高脂血症。

 中医将高脂血症称为痰证、 湿浊、 眩晕、 肥胖。

 除了服用药物之外, 中药食疗、 手法按摩也能降脂。

 常常按摩降脂穴 常用的降脂穴有内关、 足三里、 丰隆、 三阴交、 太冲、 太白等,但内关或足三里为首选穴。

 内关:

 腕横纹上 2 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始于胸中, 出属心包经, 下行至横膈膜, 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 宣痹解郁、 宽胸理气、 宣肺平喘、 缓急止痛、 降逆止呕、 调补阴阳气血、 疏通经脉等。

 每次按揉内关穴时间应控制在 20~30 分钟左右。

 按揉强度应以病人耐受为度。用左手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 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 按捏 10~15 分钟, 每日2~3 次; 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 反复操作即可。

 足三里:

 外膝眼下 3 寸, 或髌韧带外侧向下 3 寸, 胫骨向外 1 横指处。

 民间有“揉按足三里, 相当吃老母鸡”之说。屈膝, 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 四指向下伸直, 中指尖所到达旁开外侧处即是此穴位。

 然后用一指推法, 推 5~10 分钟; 再用摩擦法轮番 100~200 次。

 如搽点按摩液或正红花油等在穴位上, 效果更好。

 如果用艾条灸此穴 10 分钟左右, 每日 1~2次, 效果也很好。

 丰隆:

 位于小腿前外侧, 外踝尖上 8 寸, 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常按揉或针刺此穴有和胃气, 化痰湿, 清神志的功效。

 刺灸法:

 直刺 1~2 寸。

 艾炷灸 5~7 壮, 艾条灸 5~15 分钟。

  按摩:

 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 3 分钟, 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 10 分钟,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即只能由丰隆穴向下, 而不能由丰隆穴向下然后由下到上这样来回搓)

 10 分钟即可。

 三阴交:

 此穴在内踝尖直上 3 寸, 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为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

 针灸或按揉该穴有健脾益气、 滋补肝肾、 除湿通络等效。

 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按压此穴 2~3 次, 每次持续 2~3 分钟, 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可起到降脂、 降压以及健身美容效果。

 太冲:

 位于足背侧, 当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

 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热、 舒肝养血、 清利下焦功用。

 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 最好用指甲尖掐、 压, 要有一定力度,感到明显发麻胀痛, 坚持半分钟到 1 分钟, 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

 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

 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 3 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 3 分钟。

 反复 2~3 次, 共 10~15 分钟。

 太白:

 位于足内侧缘, 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此穴, 以有痛感为宜。

 揉太白穴有个方法, 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 这样疗效更好。

 调脂方, 走万步

 现介绍一副“调脂”方:

 首乌黑豆炖甲鱼, 取何首乌 30 克、 甲鱼 60 克、 红枣 3 枚为原料, 先将甲鱼去内脏, 洗净切块, 略炒, 然后同黑豆、 首乌、 红枣(去核)

 及生姜 3 片一起隔水炖熟, 调味后, 饮汤吃肉佐膳。

 对高脂血症、 冠心病等有很好疗效。

 高脂血患者膳食原则应是低脂肪、 低胆固醇饮食。

 烹调时最好选用豆油、 花生油、芝麻油、 玉米油。

 高脂血症者虽可开荤, 也应食之有度, 每天二两, 最好吃清炖的,避免红烧, 炖时加胡萝卜、 白萝卜或蘑菇, 可有效去除油腻。

 同时给予低糖、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多食蔬菜, 严禁饮酒等。

 另外, 高脂血症者应多走路, 少坐, 保持情绪愉快, 对名利“淡定”, 多做全身自我保健按摩,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进补”。

 每天能保证 1 万步左右的步行, 即是最好的“降脂”之法。

 链接:

 选用合理科学的食疗, 对降低血脂, 预防冠心病发作或复发,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有重要意义。

 现介绍几种可在家中自制的简便食疗药膳方, 供高脂血症或高血压、 冠心病等患者选用。

 山楂菊花饮:

 山楂、 菊花各 10 克, 决明子 15 克, 共煎汤代茶饮用。

 每日饮服。

 海带绿豆粥:

 水发海带 50 克、 绿豆 30 克与粳米 50 克共煮粥, 可长期服用。

  芹菜粥:

 白米 50 克, 芹菜适量, 洗净切段, 如常法煮米成粥, 米将熟放入芹菜熬至极烂, 晨起做早餐食之。

 葵花子:

 每日临睡前生嚼食葵花子 9~15 克, 可长期嚼食。

 玉米粥:

 玉米面 100 克, 加水适量煮粥长期服用。

 洋葱粥:

 洋葱头适量切碎, 下锅中放油和盐炒一下, 再取粳米或玉米 100 克煮粥,半熟时放入洋葱头煮烂成粥, 可长期服用。

 山楂粥:

 鲜山楂数个, 与粳米一起煮粥长期服用。

 何首乌粥:

 何首乌 60 克, 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 再入粳米 100 克、 大枣 3 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服用。

 女性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 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 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 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 调摄情志、 调剂生活等方法, 从而达到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列就是女性的中医养生的方法。

 1、 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 低脂鲜乳, 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 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 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 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 可以短时间内瘦腰, 至于肉类、 海鲜则留待中餐, 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 蔬菜要占大部分。

  2、 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 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 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 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 还省去事后弥补。

 3、 睡前 5 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

 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 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

 假如饿得受不了, 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护胃多揉腹 每逢秋凉, 一些原有胃病尤其溃疡病的人常易复发, 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 胃穿孔。

 因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 胃酸分泌大量增加, 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 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

 因此, 天凉后需预防胃病复发。

 每逢秋凉, 一些原有胃病尤其溃疡病的人常易复发, 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 胃穿孔。

 因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 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 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

 因此, 天凉后需预防胃病复发。

  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 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都靠脾胃完成。

 脾胃强, 则气血生化有常, 气血旺盛, 面色红润, 肠胃健康。

 如脾胃虚弱, 会不思饮食, 面色萎黄, 消瘦, 气短乏力, 胃脘隐痛, 腹胀, 大便溏泻, 甚至失眠, 月经不调, 免疫力下降, 易患感冒。

 脾虚生湿, 痰湿内阻, 还会出现肥胖、 身体困重、 口干、 口中黏腻、闭经、 湿疹等问题。

 所以古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养护脾胃是防病、 保健的根本。

 中医认为, 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 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 分理阴阳, 去旧生新, 充实五脏, 驱外感之诸邪, 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 有记载:

 “腹部按揉, 养生一诀。

 ”孙思邈也说:

 “腹宜常摩, 可祛百病。

 ”揉腹不但可防胃肠道疾病, 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 肾炎、 高血压、 冠心病、 肺心病等, 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 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 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 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 吸收和排泄, 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 可防止和消除便秘, 这对老年人尤为必要。

 揉腹可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 防止胃酸分泌过多, 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发生。揉腹还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睡觉前按揉腹部, 有助于入睡, 防止失眠。

 揉腹可选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 排空小便, 洗清双手, 取仰卧位, 双膝微曲, 全身放松, 左手按在腹部, 手心对着肚脐, 右手叠放在左手上。

 先按顺时针方向, 绕脐揉腹 50 次,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50 次。

 按揉时, 用力要适度, 精力集中, 呼吸自然,持之以恒, 一定会收到明显健身效果。

 需注意的是, 揉腹不能在过饱或过饥情况下进行, 而且要排空小便。

 当腹内有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时不宜进行。

 养阴三验方 野菊蜂蜜饮取野菊花 5~10 克, 蜂蜜适量, 开水泡服代茶饮。

 野菊花性味辛、 苦、 凉, 具有疏风清热、 消肿解毒的功效。

 常用于风热感冒、 肺炎、 白喉、 胃肠炎、 高血压以及疮疔等皮肤病。

 蜂蜜性味甘、 平, 有补中益气、 润燥止咳、 解毒止痛的作用, 是历代医家秋季防燥滋补的首选天然食品。

 两者冲饮, 清热解毒、 养阴润燥有良效。

 野菊蜂蜜饮 取野菊花 5~10 克, 蜂蜜适量, 开水泡服代茶饮。

 野菊花性味辛、 苦、 凉, 具有疏风清热、 消肿解毒的功效。

 常用于风热感冒、 肺炎、 白喉、 胃肠炎、 高血压以及疮疔等皮肤病。

 蜂蜜性味甘、 平, 有补中益气、 润燥止咳、 解毒止痛的作用, 是历代医家秋季防燥滋补的首选天然食品。

 两者冲饮, 清热解毒、 养阴润燥有良效。

 川贝炖秋梨

  取秋梨 1 只, 挖去核后, 填入川贝母粉 5 克, 加冰糖 10 克, 加水适量, 文火炖熟, 吃梨喝汤。

 秋梨性凉、 味甘微酸, 具有生津、 润燥、 清热、 化痰的功效。

 此炖梨对于痰热、 咳嗽的患者疗效最佳。

 秋梨膏 取秋梨 1000 克, 鲜藕 20 克, 青萝卜、 麦冬、 浙贝母各 10 克, 生姜 5 克。

 制法:先将...

推荐访问:聊一聊养生 养生 完整 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