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谈谈防范纠纷个人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下谈谈防范纠纷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

以下谈谈防范纠纷个人体会

 

 以下谈谈防范纠纷的个人体会, 不当之处请指正。

 防范纠纷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然后及时处理, 故首当其冲的要善于识别容易发生纠纷的高危人群, 或者说是“易感人群” , 并针对每一类人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 1 类:

 诊断不清却病情危重的患者(病因不清, 生命体征不稳定, 甚至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死亡)。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 同时顶着诊断不明的压力, 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往往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容易被患者家属抓住把柄; 痛失亲人却死因不明, 我们的诊断水平容易受到家属质疑; 忙于救治, 与家属沟通的时间甚少等等,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此类患者最容易闹纠纷。

 如果我们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则可以将纠纷的风险降到最低, 针对此类患者的处理原则是:

 氧气---盐水---上级---对症---检查---尸检。

 第一步:

 马上吸氧, 老百姓不在乎自已亲人的病情有多危重、 复杂, 他在乎的是亲人死亡之前医师有没有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 在诸多的案例中, 关于有没有吸氧或吸氧及不及时的诉讼占有很高的比例。

 某医院儿科入院一重症患者, 因病情相当危重, 在院方要求下转上级医院, 后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患儿父母后来将医院告上法庭, 诉求是转院途中没有吸氧, 最终院方败诉。

 患儿的病情就算吸了氧也很难救活, 在吸氧的问题上栽这么大一跟头我觉得很冤, 吸氧的重要性不容忽略!

 第二步:

 马上挂一瓶生理盐水, 从医学的角度看问题,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也属于抢救措施之一, 方便静注抢救药品, 对于老百姓来说, 一入院就打上了 药, 那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抢救” 措施, 从而打消延误病情之嫌,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为何要将盐水排在氧气之后, 因为病情紧急, 环境噪杂, 患者或伴烦躁、 休克等, 护士在家属眼皮底下行静脉穿刺很有可能失败, 而输氧简单不费时, 更无失败可言, 所以将易操作的输氧排在前面。

 为何挂盐不挂糖呢? 对疾病而言盐水几乎是百无禁忌, 而对糖尿病而言, 挂糖是原则性错误。

 以上两步都上去了, 此时汇报上级医生是必须的, 明智的医生善于让上级医生为自已排忧解难,分担责任, 否则你将被告。

 在上级医生到来之前, 有一段难熬的时间, 此时应尽快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力求让异常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

 高热就降温处理, 血压低就升压, 甚至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这就是对症了。

 第五步:

 检查, 在举证倒置的医疗环境下, 应力求在患者死亡之前明确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得出的倾向性诊断最好要有辅助检查的佐证, 简单扼要的问诊及查体之后就是尽快地完善相关检查, 怀疑心梗的患者死之前没有心电图是说不过去的, 而对一些检查需要一定时间或搬运的话, 检查之前务必将相关风险向患者家属说明清楚。

 经过努力患者最终死亡, 此时我们有义务告知患者家属有尸检的权利, 并要签字为证,以防尸体火化后家属说我们没告知, 尸检同意书上往往要求患者决定“同意” 或“不同意” ,个人觉不是很可取, 家属正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对医疗过程也存在疑惑, 同时也不了解“同意” 及“不同意” 的相关后果, 家属往往拒签, 个人认为告知书上写“已告知尸检相关事宜,签字为证” 为妥, 表明我已经告知你有尸检这回事, 至于同不同意是另外一回事了, 即使这样也有可能被拒签, 应对拒签的办法是:

 在告知书上写明谈话地点, 谈话准确时间及在场人,尽可能在有非医务人员在场时谈话。

 第 2 类:

 诊断清楚但病情危重患者(如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这类病人因病情传变迅速而易造成纠纷。

 针对这类病人, 诊断明确之后应立即启动告知程序, 应将告知视为抢救同等重要。

 告知时应该很自 信地说出所患的病名, “诊断很明确, 就是脑出血” , 语气中透露对疾病很有把握, 其次应告知病情危重并签署病危通知书, 谈话时切忌语气冰冷生硬:

 “你家老头子脑溢血, 会死!

 ” , 这完全是推卸的托词, 对患者家属伤害很大, 容易将家属推向对立面, 造成拒签, 应该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 换位思考, 等同于自已的亲人, 用同情的口吻告知病情危险, 我们会尽全力抢救, 然后再签署通知书, 告诉签名的目的在于说明病情危重,在人、 财、 物、 心理方面要做好相关准备, 着重强调一式两份, 一份医院存档, 以便让医院医师、 护士及领导了解本病区有一危重患者, 应特别注意, 打消家属一旦签名就不顾死活的顾虑, 如仍拒签处理方法同上。

 个人觉得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光有病危通知书是不够的, 还

 应该有病情告知书, 用书面的形式预见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风险评估, 并签字为证, 有感于术前患者有详尽的手术同意书, 内科患者不用手术, 但并不意味不用告知, 将告知形成常规的做法值得探讨, 有些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站着进来, 躺着出去, 甚至死亡, 家属往往难以接受, 留下纠纷隐患, 甚至坚信是院方打针打死的, 现如今的医生光会用脑是不够的, 还得学会用嘴, 如果在入院前事先预见病情发展的方向并告知, 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等于是打了预防针, 从而防范了纠纷的发生, 特此自制一脑出血患者病情告知书如下, 请指正。

 病情告知书 姓名:

 张 三 性别:

 男 年龄:

 68 岁 科别:

 内科 床号:

 抢救室-1 住院号:

 12345 主要诊断 脑出血(右侧基底节区)

 其他诊断 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险组 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和风险评估 1. 继续出血:

 患者肢体乏力、 言语不利、 意识障碍等中风症状进行性加重, 严重者脑疝形成,导致生命中枢受压者可出现呼吸、 心跳骤停。

 病情过程中为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出血, 可能需要反复多次复查头颅 CT, 此将带来费用问题。

 2. 呕吐物误吸或严重窒息:

 呕吐物误吸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 而严重者可出现窒息而死。患者出现呕吐时请迅速将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呼吸道污物, 同时汇报医护人员。

 3. 中枢性高热:

 患者往往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热, 医护人员将会采取一系列退热降温措施,但部分患者往往难以达到预期降温效果。

 4. 应激性溃疡:

 患者在病程过程中出现反复呕血、 黑便症状, 严重者出血不止。

 5. 脑心综合征:

 出现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等。

 6. 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肾功能减退, 治疗过程中常需应用甘露醇等药物,部分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差, 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为监测肾功能变化可能需反复多次抽血化验, 如发生急性肾衰可能需换用白蛋白等昂贵药物脱水。

 7. 肺部感染:

 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常见并发症。

 8. 泌尿系感染:

 尤其多见于留置导尿患者。

 9. 褥疮:

 部分患者因营养不良、 皮下脂肪薄弱等因素, 虽经积极护理仍难以避免褥疮发生。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而栓子脱落将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11. 继发性癫痫:

 可能出现频繁抽搐, 抽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 心跳骤停。

 12. 本病致残率高, 患者虽经积极治疗, 仍可能昏迷不醒、 植物人状态、 卧床不起、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或功能恢复程度不能达到患者家属预期, 且康复时间长。

 13. 患者现已存在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同样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严重的心血管病变,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

 14. 出血后将不可避免出现脑水肿, 即使无继续出血, 短期内患者可表现为病情加重。

 15. 其它:

 中枢性呃逆, 阻塞性脑积水等。

 (以上情况仅指可能会发生, 并非一定会发生, 医护人员将尽力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而努力, 一旦出现相关情况将积极干预,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越多提示预后越差, 敬请患者家属理解 。

 )

 家属护理 注意事项 1. 患者病情危重, 需 24 小时陪人监护, 防坠床、 呕吐物误吸等。

 2. 减少探视,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及情绪稳定, 如患者烦躁不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 避免用力咳嗽、 排便, 应绝对卧床直至医生同意下床。

 4. 患者可能存在肢体感觉减退, 慎用热水袋, 防烫伤。

 5. 低盐低脂饮食, 喂食宜慢, 避免呛咳。

 关于手术 治疗方案并非一成不变, 病情恶化如出现手术指征将考虑手术, 手术必须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在签署手术同意书之前, 患者家属须了解手术仅为治疗本病的积极措施之一, 治疗效果难以评估, 同时存在手术风险及费用高等弊端。

 请在同意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利弊后签字。

 医师签名:

 患者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年 月 日

 声明:

 拟本告知书旨在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 签字表示患者家属已知晓上述情况, 本告知书一式两份, 一份病历存档, 一份患者家属保存, 切勿让患者本人阅读本告知书, 以免造成患者紧张, 加重病情。

 患者家属如对告知书内容存在疑问, 请及时咨询经管医师。

  但针对每一例病人入院时都进行病情书面告知, 势必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且制作每一病种的模板时还需考虑其法律效力, 担心内容以偏概全, 操作性较差, 个人认为对一些常见危重病人, 所患疾病有特定临床发展规律的可以执行, 而对于一些轻症, 如上呼吸道感染, 你书面告知他有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肾炎、 脑炎等小概率事件就有点小题大作了, 反而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不可取。

 第 3 类:

 病情不重, 但症状突出, 可能无法迅速缓解者。

 比如泌尿系结石并肾绞痛患者, 疼痛十分剧烈但不致命, 有些用了止痛药不管用, 管用的一会又反复, 搞得病人意见很大:

 “花了这么多钱, 用了这么多药, 连痛都止不到” , 此时如果碰巧出现输液反应或者严重药物过敏的话, 可能就很难收场了。

 针对此类病人不能因为不要命就忽略了病人的感受, 而应该感同身受, 及时为患者解决痛苦, 一边用药一边完善相关检查, 事先告知部分患者因结石嵌顿,止痛效果可能欠佳, 我们将采用阶梯镇痛方案, 尽可能帮您止痛, 只要结石存在就有可能再痛, 必要时需碎石、 手术方可彻底解决问题。

 上呼吸感染合并高热患者, 用药之前事先告知只要感染存在就仍会发热, 控制感染需要时间, 所以近几天都有可能会发热, 即使抗感染有效的情况下热势也是呈波动性下降的, 而非直线下降, 这样的话, 患者用完药后出现体温的波动就不会说“连热都退不了” 之类的话了。

 第 4 类:

 疗效不显著, 住院时间长的患者, 这类患者因对疗效期望值过高而易产生纠纷。

 针对这类患者必须时刻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预期, 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者应及时沟通。比如说中风偏瘫患者, 查房时要委婉地告诉他康复需要时间, 肌力的恢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

 肿瘤患者应对其家属说清楚, 疾病总体预后差, 具有不可治愈性, 即使积极治疗也无法阻止病情进展, 对于肿瘤合并的突出症状如疼痛等, 往往很难消除或缓解。

 第 5 类:

 花钱多的患者。

 疾病让患者家属经济上不堪重负, 难免怨声载道, 在医药费用日益见涨的今天, 因费用问题导致的纠纷尤为常见(在急诊科上班时, 几乎每周都可听到隔壁收费室传来的争吵)。

 解决的办法是:

 1、 入院时最好估算大概费用并告知患者家属, 一来让患者家属有个预期, 而不是无底洞的感觉, 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都是提前摆药, 入院当天除了大量检查费用还要 2 天的药费, 花费相对集中容易造成家属错觉, 告知家属总费用可以消除此错觉。

 二来为了家属能及时筹钱。

 外科疾病临床过程基本相似, 费用也相对统一(大家都知道现在开个阑尾大概要花 6 千左右), 外科医生在入院前就会事先告知费用问题, 正因如此,在外科因费用问题产生的纠纷比较少见, 内科疾病因病情复杂, 所需费用往往难以估算, 故内科医生常常忽略了 费用的沟通, 这一点得向外科和 ICU 学习, 只要有心, 费用是可以估算的, 也是可控的。

 2、 估算好大概费用后最好让家属一次性缴足, 尽量减少缴费次数, 同样是一万块, 每次缴一千, 分十次缴会让人觉得比一次性交足更花钱的错觉。

 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入院通常得先缴一万, 这样可减少护士欠费催款的次数, 众所周知催款时是最容易激发

 矛盾的, 尤其是头几天很花钱, 家属一天跑几趟收费室, 纠纷在所难免。

 3、 大的收费项目需征求患者家属同意, 而不是先斩后奏, 具有高超沟通技巧的医师能让患者欣然接受昂贵的医疗费用且心存感激。

 第 6 类:

 亲属众多、 社会关系复杂的患者。

 本人在这方面有深刻体会, 或者说是惨痛教训,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家, 膝下子女众多, 住院期间相互推诿导致老人无人照看, 怕花钱拒绝相关检查, 发生猝死时无人在场, 死后全部出现在医院闹事, 异常团结。

 家庭越大, 成员之间矛盾可能越多, 老大主张积极, 老二主张保守, 意见很难统一, 出事后相互推卸责任, 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医生。

 处理的办法:

 沟通时最好让所有家属都在场, 尽可能让更多的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碰到意见不一致的还需要逐一沟通, 最终让他们统一意见并签字, 有些家属还在外地, 碰到关键事宜可能需要亲自打电话与其沟通……总之, 对这一类人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呵呵, 还有电话费。

 第 7 类:

 家属中存在同行。

 同行看同行, 容易带着批判的眼光, 往往是鸡蛋里挑骨头。

 一旦有同行在场, 势必要求我们行事要更为小心谨慎, 不能有任何暇疵, 谈话用词要更为恰当,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而在平日的交谈中注意了解家属的职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 8 类:

 同事的家属患病。

 容易产生纠纷的原因是:

 1、 碍于同事情面, 难以说出真实想法。曾经有一同事的老父亲病危住院, 其实同事及其他家属内心的意见基本上是放弃抢救的, 但怕在医院落个没有孝心的名声, 坚决要求我们积极抢救, 最后人财两空, 事后却怪费用很高。2、 不走常规, 该谈的没谈, 该签的没签。

 3、 缩手缩脚, 顾虑重重, 一边要治好病, 一边要省钱, 还要图方便。

 所以, 一旦同事的亲属来住院, 千万别疏于沟通, 更不能自 ...

推荐访问:以下谈谈防范纠纷个人体会 纠纷 谈谈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