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完整版】

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4篇

【篇1】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渗透乡土文化的语文教学
作者:黄文玲
来源:《教育》2016年第41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代规的优势。而这优秀的文化里,是包含着乡土文化的。乡土文化就是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发端、流行并且长时期积淀的,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总和。如果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把乡土文化有机渗透进来,那课堂将会是精彩纷呈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两者巧妙结合,相互促进,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尝试的。

        感受乡土文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以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为主题进行编排。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充满深情。正因为家乡的独特,才能使远方的游子无论多远都能情牵故土,魂牵梦绕,而这正是乡土之美、乡音之美。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可以适当拓展,拨动孩子们心中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中诉说的美丽。

        《梅花魂》里,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简单的话语里饱含着多少深情,多少无奈和惋惜啊!在作者的眼中,那是故乡,是回忆,在外祖父的眼中,那是祖国,是回不去的故土,是藏心里满满的乡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来”这样的尴尬,这样难受,全都是两个字“乡土”。都说月是故乡明,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课堂上,笔者结合班上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的特点引发他们的共鸣:“同学们,你们想过故乡吗?你们最想故乡的什么地方?什么人呢?”这时,学生们自然是打开了话匣子:“老师,我最想院子里的那棵大榕树了,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在那棵树上抓知了。”“老师,我最想我的奶奶了。每到这个时候,她总是在自家的井里放进去各种水果。等我回到家时,她就捞一些上来,说这比冰箱还管用。”“老师,我最喜欢的是村里的一大片空地,都是我和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孩子们诉说着对家乡的回忆,诉说着当时的甜蜜。

【篇2】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肩负着提升他们德育的重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德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意义,主要从语文教材、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目标及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并简要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
第三部分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本文在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的同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学习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德育渗透;
途径;
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德育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

1、德育的概念。在我国,德育大多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简单的说,德育就是关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是相对美育来讲的,它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2、小学德育内容。我国学校基础教育中不同年级段的德育内容各有不同,总体上呈螺旋上升趋势。小学教育阶段(6、7 岁—11、12 岁)以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基本内容,适当进行有关的社会常识包括前线的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品质,养成遵守校纪的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程

1、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在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最先得学会书写自己名字,然后是汉语拼音接着是汉字,学好语文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将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并使用祖国语言,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去解读社会和理解他人,同时也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这过程中要使小学生具有较高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写作的能力、口语书面交际的能力。其次,小学语文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

3、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在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总目标”之下,按小学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这种阶段性目标的提出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同时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小学的德育教育是贯穿在整个小学教学中的,那么,小学德育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究竟有那些具体的关系呢?首先,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求的观察、朗读、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懂得关爱、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学生通过观察四季、家乡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热爱大千世界的思想。第三,通过识字、寓言、童话故事,了解凡事从小事做起、善于思考与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真诚、谦虚、诚实、认真的意识。

最后,通过语文教学课文的学习,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科技世界,正确处理事件,培养学生现代科学发展观。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有的语文教学中都可以发现德育的影子,所有德育的活动中都有语文教学的运用。在这渗透中我们应该找到明显的、高效的、积极的和科学的途径,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去辅助德育教育的实行,让德育教育的践行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教材选编、课外阅读和活动等等,其中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材的选编是编订者经过科学的筛选呈现给学生丰富德育内容的载体,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等;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积累更多的德育素材和多角度学习和加深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语文活动是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体现德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兼顾其它几种途径,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以上途径可概括为几下几点:

(一)教师讲解。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组织者是教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在学习课文时,应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的基础上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各类课文特点,把德育教育目标分化渗透于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对世界有了原始的认知,也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语文教师在这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利用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质去教导小学生形成向善、向优、向公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在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再加之教师精妙的点拔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都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二)教材选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是符合科学性、有效性、阶段性等原则的。同上一节中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来说,在不同的语文课程目标中同时渗透相应阶段的德育,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选编作品也向小学生传递不同的德育信息。如有的课文,歌颂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在自发主动的学习状态下,了解历史,感受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性格特点和光辉事迹;
有的课文,文质优美,赞美大自然,歌颂美好生活,以之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有的文章,用童话诉说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
有的课文,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的课文,节选古代优秀篇什,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精美

(三)学生习作。小学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德育教育。这是由于,德育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小学语文作文课中的德育元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透彻分析事物、客观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娴熟地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及表现技巧等再现事物的特质,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的习作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在小学生对他们所观察和感知到的事物以作文或是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时,我们的教师在学生作文评价中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俗语说:文如其人。这说明了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征,即教学生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体现在学生的“写”这一方面,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课本剧编排表演中渗透德育 我们身边蕴藏着许多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活动课。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适度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良好心智的发展,所以,它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在学科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小学生开始去建立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形,这些细微的观察和表达,如果我们多加引导和利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外阅读及活动。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
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就要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姿多彩,如“新闻发布会”、“好书推介会”、“辩论会”、“影视欣赏活动”、“戏剧表演赛”等。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语文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意义,养成热爱班集体的好习惯,懂得理解和帮助他人,这些都是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视角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就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总的来说,语文教育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我们的对象依然是小学生,组织者同样的是老师,所以以上所提出来的途径都是从宏观方面来说的,如果将其一一具体下来那将是更宏大的工程。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一)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渠道,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给所有学生一颗爱国心,因此“树魂立根”、“立德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以德树人”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整体构建中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担当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的教学目的中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些要求中,在对语文的感知、分析和运用能力要求提高的前提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对于创新的、美的要求更高了。这使得小学的德育工作能够更加生动、深刻的进行,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一门语言,学会使用了一种工具,开阔了想象了和思维,还能感受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中国的传统美德。

(二)促进了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情景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生命质量。

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需,主要表现:从德育的价值取向看,表现为重社会政治功能,轻个人的发展功能;
从德育的对象观来看,学生被视为被动体、“美德袋”,而非生命个体和道德的建构主体;
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看,讲究让学生顺从既定的、预设的规范法则,而且有些规范远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品德的需求;
从德育的途径看,理性说教、灌输、外铄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德育的评价方面,衡量学生的准绳是社会标准和统一标准。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他们情感生命的成长被压抑、被忽视;
他们的生活被扭曲、被异化。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对未成年人实施生活化德育。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现代德育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
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
强调学生在他自己的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因此,回归世界,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德育”已经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新课改还明确提出,要打破学科本位,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使小学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哦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培养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热爱”,主动去 “热爱”,把知识传授、熏陶和德育、美育教育熔为一炉,让语文课堂变为增知育情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成为“集体”、“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有效进行“德”与“美”渗透,对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集体和生活的主人至关重要。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性实施。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现代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多元发展、主动探究、协作互动、全面成长等为本的空间场所。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否有效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标准。学生“有效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打造的“有效课堂”,教师打造的“有效课堂”的核心载体是“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现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承担着巨大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必要的生存本领;
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是要努力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高效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注重情感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锻炼,却往往忽视了语文教材中所展示的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这一作法的弊端在学生作文中体现更为明显,许多学生作文文采斐然,可是文章情调、思想却平淡无奇、低沉迷乱甚至功利私欲,其中表现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与我们提倡的高尚的人文精神存在着格格不入的地方,而且这种现象还往往发生在那些学校优异、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应该引起我们为人师者的深思。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往往是处于“缺席”地位的。照理说,语文学科自古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传统,应该是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德育阵地,但受当前教育形势及传统教学中“工具论”的影响,一些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人文的熏陶,放弃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弃了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等的教育,只把语文当作一种知识传授的工具,只对语文教材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背道而弛的。

(二)过分夸大语文学科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的倾向。

与上一种倾向相反,有的教师过于看重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尤其在近些年来语文教育界对“人文性”的提法呼声越来越高,“二期课改”的新教材也大量的引进了极富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文章的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握失当,或重蹈多年前的覆辙,用陈旧的思维向学生灌输主题、立意等思想内容,或过多的给学生提供背景资料或拓展材料,力求学生在思想深度上有所掘进,或在课堂上大讲时政,过份散发,甚至唱国歌、写誓词,所有这些都语文课堂上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思想品质课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从而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提高。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的德育模式,缺少情感的注入。

目前中小学校的德育目标,主要注重于考察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对于教育之后,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有没有得到发展,缺少关注和反馈。例如很多学生反感写“读后感”,出于对老师的敬畏而敷衍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从教师、教材、资料那儿得来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制”,有的学生从网上点击搜索、下载而交差,老师也默认了,视其完成了作业,而学生内在情感是否真正得到升华或心灵真正的得到净化,则不认为是语文教师的教育职责所在。

(四)美育代替德育,重文不重道。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日益突显出来,一些教师在观念中常把审美训练当成德育目标来完成,同时认为讲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是时政,对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也有些虚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时偏重语言技巧、写作文笔的锻炼,偏重审美。

由此可见,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道德教育展望》,钟启泉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9 月

3、《语文学习论》,佟士凡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5、《学校德育新视角》,王家齐等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年 7 月

6、《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

7、《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8、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

9、续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谈素质教育[J]:全面推进进行时中国教育新闻网一中国教育报,2007-01-13

10、余晓艳.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探微[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7第13卷,第1期

11、明立媛.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体会[J] .教学与管理,2002年35期

12、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 .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9期

【篇3】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德育天地 2014年6月8日 
缝重感恩教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文/曾
淞 
摘要:新课标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提出新要求,明确小学教语文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道德修养。特别是当 
代社会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生德育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高尚品格,在小学语 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具有现实可行性,对此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德育内容;
实践研究;
教学反馈 
发现其中的一些道理和内涵,发现一些德育教育,需要教育给 德育教育并不是的德育教育学科,应是和其他学科相互融 中,
合,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道德 小朋友的知识。例如,《游子吟》这首l占诗的学习。在内容的讲解 素养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联 中,告诉小朋友,母爱的伟大,在家里要多关心自 的父母,要多 系紧密,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环节,对德育渗透实践做 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能正面地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 具体的实践研究,对与德育渗透实践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馈——鼓励道德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导入——引入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不仅仪是课堂 的课文内涵传 
也可以无时无刻地实现德育渗透。 教学引入,以提高学生对于接下来即将学习的课文知识做铺垫, 递,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反馈中,
提高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而这个过程就能够引入德育相关内 例如,小朋友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一些小朋友考的很好,好高 
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开展之前,小学语文老师都会做相应的 
容。例如,学习《孔融让梨》之前,提出假如现在有两个梨,一个大 兴,而一些小朋友考得很差,很沮丧 这是老师可以教育学生考的 点,一个小一点,分别分给你和你的小伙伴,你会主动要哪个? 好的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能气馁,做到胜不 然后分别问几个小朋友,可能答案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讲解和说 骄败不馁。并且告诉小朋友要相互帮助,成绩好的要积极地帮助 

明,鼓励小朋友要有谦让的精神,并告诉小朋友,其实这不仅仅是 成绩差的学生,大家共同提高,这才是老师真正想看到的。 分梨的问题,在生活中,到处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谦让是一种 参考文献: 美德。 何金侠.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I.学周刊,2011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加入德育元素 
(17).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讲述,通过课文的讲解,不仅 仅是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词语的掌握,更能从课文的内容 
(作者单位 费州省织金县熊家场乡川洞小学) 
・编辑
温雪莲 
摘要:现行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而素质教育的一一 主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感 
恩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感恩教育;
道德品质;
全面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改革课堂教学, 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的存在。教帅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以素质教育来促进 的教学内容从点点滴滴开始逐步渗透对学牛的感恩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成长,而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 让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时刻不忘培养自己的道德 容就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品质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以此来倔进阳已的学习进 内容,同时又属于道德教育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广大教 步与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辽臆能力 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堂这个平台,把素质教育、感恩教 
文 

 
育、道德教育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培养全面发展和健康 无论家长或是教师部不愿行到自己辛苦培育的孩子 
成长的新时代优秀学生。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或学 只会读书f 小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和尊敬老师,如 

刘 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呢? 
敏 

感恩教育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意义 
果是这样那培 出来的学, 将是性格缺失的孩子,他们也 不会获得完美的人牛.当在追求更高理想过程巾遇到坎坷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和困难时就很容易退缩和失去面对 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现在的孩予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思想 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培育Ⅲ来的孩子 终会被社会 
常 全影响到他仃j对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认汉,以 激烈的竞争压力所击倒,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将是失 
至于缺乏一信和 同学问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在与老 败的教育。所以,教师要通过感恩教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 师和同学问的人际交往过程r}】产生很多的困惑 力不从 善良?1=}幺是相互理舒、尊重 平等?许 学会 村t77{ 争 j 心的现象,因此,教师 了解这一时_fflj学生的成长经『万和 台作 找寻关怀与协助,让学生明门人 的道鹧 然f{}I折 
成长特点,从各方而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交际能l』j加以培 与漫长.但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丽是I]『以通过各神 作 养和正确引导,让他们赴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嘶导到全 来完成自己制定的 标和达剑同已所要泡求的 想,这其 
乍道德规范约束F与同学问建 起良好l_“ 面提升的同时来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时学生的 中需 闷学们{
感恩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和不时地感动学生d- 是感恩教 键康的友谊,M刚注意培养n已的各l和{l适应能 为向已适 育,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学习与实践活动来感触人与 应社会而做好充 准备。 



【篇4】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经验交流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吴文杰
【摘要】小学教育历来是被广泛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养成的基础,它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传
2.通过语文学习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进行渗透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积累、系统梳理和分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语文教育是各学
科学习的基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传统文
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社会推动力。现阶段,语文教学课堂仍然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语文教育要求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也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此外,语文教学形式是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素养,还能够有效地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主要体现在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处在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内容跨度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重视对子女外语的教育,语文学科在学习层面上被社会边缘化,学生们普遍认为语文是咬文嚼字的“无用”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对学生感性价值观的培育,过于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同时也与语文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过于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性和美感的特点有关,除此之外,还与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思维发展,重视理论教育,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联系。受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个人专长的发挥。学生语言学习脱离了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也存在着无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下从五个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通过汉字的“形”和“意”教学进行渗透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文化色彩很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字书写讲解汉字知识,让学生在练字写字中领略中国文化。教师和学生讲关于字的来源、字的结构、字的含义。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识字篇章中,通过图片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古老汉字的魅力和先人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老师要抓好写字课,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书法知识,这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好文字,书写要端正、工整,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识字、写字和写好字、将字写得符合中国书法审美,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小学生作文辅导
74
的特点、汉语语言环境文化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且能够在实际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达成,学生
通过学习能感受汉字独特的韵味,能够感受和体验汉语文学作品所表
现的时代现实状况和作者情感内涵,能鉴别和赏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表现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并体验其思想情感。从内容上分析,语言表达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突出了事物哪些特点,这其中又隐藏着作者哪
些情感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让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汉语语言规律和逻辑思维分析语言,合理地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与认识。比如苏教版语文注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名著阅读、生活体验、表达交流和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培养学生能够完整讲述阅读的故事、用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的自信。3.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分为思想、文字、语言和六艺等,其中包括了儒释道等文化思想。语文教育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探究等活动中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身对实际生活和文学作品形象的感悟,丰富自身的认知经验,形成良好世界观,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
和社交沟通的能力;
其次,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分析、比较和概括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条理地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我的感受,同时,在日常的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表达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
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学作品,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教学认知,主动探究,积累语言和文学现象,形成自身的独到认识,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安塞腰鼓》《牛郎织女》和《奶奶的剪纸》等课文与古诗词学习结合,鼓励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在实践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美,通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4.通过古诗词教学进行渗透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词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古诗词或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和高尚气节,或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长期生活习惯,本身也就成了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古诗文这个传统文化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小学阶段课本当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古诗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深刻的内涵,感受古诗文的文化魅力。如教材古诗《出塞》以触目惊心的战场和萧条冷瑟的塞外场景描绘,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体会诗人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渗透传统文化精神。
5.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渗透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中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良好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健康的人格,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孟母教子》《卧薪尝胆》等课文,通过古代
(下转第75页)

经验交流
指导独立写作,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武坚镇周西小学王爱荣
【摘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写作,促使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素材,在先说后写中整理写作思路,在反思中尝试修改,这样就能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独立写作;
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在鼓励小学生尝试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指导学生尝试仿写课文,这样固然能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但是带来的问题却是学生对范文十分依赖,离开了范文后就很难自主展开创作。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从模仿入手,而后采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丢掉范文,尝试展开独立创作活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语言建构和应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捕捉生活信息,积累素材
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创作,首先就要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写写自己捕捉到的信息和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米下炊,写作困难,独立写作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我鼓励学生以“校园的一天”作为写作的主题,思考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什么事情,并尝试找出有价值的事件,将其写在作文中。由于学生的观察力不够强,敏锐度也不够强,所以我在教学中还尝试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如启发学生思考:“在今天早自习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大家知道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得到启发:“有同学在班级里呕吐了。”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发现同学呕吐后,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大家分别做了什么事情呢?”学生提出:“有的给他倒水,有的收拾脏东西,有的带着学生去医务室。”我提出:“如果能将这些事情写下来,那是多好的一篇文章啊!在搜集素材时就是要搜集一些比较特殊又或者能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该如何合理收集素材。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生的写作就是将自己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事情用适当的文字写下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博这个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尝试用微博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情,回家后再从中挑选出有写作价值的事情,尝试进行信息整理,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尝试先说后写,梳理思路
要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多写多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鼓励学生展开由易到难的写作训练,首先尝试用口语表达的形式进行创作,其次要和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从同伴处得到启迪,更好地整理思路,最后尝试整理各种(上接第74页)
人的故事开展爱国、孝道等传统美德教育,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达到为学生创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目的,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学生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又能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实际意义的精神营养,指导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国传统文
化的弘扬和继承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柏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现代化,2017(19):247-248.
[2]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29-30.写作内容,将更有价值的事情写下来。
在一次考试中,班级中的一名同学作弊了,我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围绕这件事情展开写作活动。我首先让学生展开思考,先想一下考试作弊这个行为是否正确,还可以思考一下该如何避免考试作弊,在发现同学作弊后应该如何做等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提出:“考试作弊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考试的准备,如果平常认真学习,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讨论:“有人说只要自己不作弊就行了,别人是不是作弊我不用去管,你觉得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这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如有学生提出:“我们不光要自己做好,还要帮助同学一起进步,指出他的错误就是帮助他一起进步,所以不能坐视不理。”在学生的思路逐步清晰后,我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写成作文。
在尝试先说后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要想表达清楚,首先就要整理思路,思考内容的详略关系,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构思篇章结果,写好过渡,设置好伏笔,所写的内容会更精彩。
三、形成反思习惯,有效修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要写好作文就要懂得反思,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开作文共读活动,尝试交换批改作文,尝试给对方提出修改意见,此后再总结各种意见,并进行修改。
在一次写作活动中,有一名学生创作了《学习骑车》一文,我鼓励该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拿出来和同伴分享,并倾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想法,尝试修改文章。在交流互动中,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既然是学习骑车,那么学习的过程应该多写一点,但是文章大量的内容都在写摔跤后感到痛、处理伤口之类的,是不是和主题无关呢?”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是为了写骑车而写骑车,而应该尝试写一下从骑车这件事情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如果能加上这部分的内容就更好了。”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学生添加了学习骑车的详细内容,并提出自己认识到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就让作品升格。
我鼓励学生对比修改前后的文章,学生发现修改前后文章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这样就促使学生认识到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养成积极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在指导小学生展开写作训练时,我采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逐步抛弃范文,尝试展开独立自主的写作,这样就能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752018年第06期


推荐访问:渗透 自信 小学语文教学 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