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菁选五篇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  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菁选五篇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

  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3、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会哼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做出对各部分乐曲的正确分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树叶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播放藏族、黎族、瑶族的音乐及画面(教师作相应的舞蹈动作),学生从直观性说出相应的民族。

  问:长鼓舞和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走进瑶族》,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简单介绍盘王节的起源;课件展示曲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欣赏体验

  (一)、聆听全曲,感受音乐。

  问:①乐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②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表达了瑶族人民什么样的心情?

  ③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得出这样的情感体验?

  教师:全曲描绘了瑶族人民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

  (二)分段聆听、逐段深入。

  ①欣赏第一部分

  学生根据手上的简谱回答:这段乐曲是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速度如何?

  ②欣赏第二部分

  思考:人们唱累跳累的时候会怎样?音乐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③欣赏第三部分

  思考:跟第一部分对比有什么异同之处?表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四、知识拓展

  课件展示民族管弦乐常见编制、常用民族乐器

  五、教学延伸

  (一)给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填词并学唱带歌词的主题旋律;

  (二)互动交流,分组表演:第一组边唱边打节奏;第二组边唱边跳;第三组吹奏树叶。

  (教师做激励性总结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更自信,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略)

  教师总结

  学生踏着优美的步伐随着《儋州调声》的音乐结束本课,走出教室。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民无比幸福和欢乐的心情。指挥家彭修文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于突出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能,使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更见浓郁。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瑶族的乐曲,乐于主动了解瑶族的民族风情,体会瑶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速度的表现作用。

  2.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中高阶段,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创造得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描述。

  五、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在速度、力度、旋律上的风格特征,多听音乐。教学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和欣赏要求多次让学生听作品,使他们能尽早熟悉作品的旋律。

  2.作曲家在表现“欢舞”的场面时,采用固定主题多次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编配、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极其表现作用。

  3.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如设计中的听、律动、创作设计、表演等,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4.本课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也可根据各自条件将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图片制作成卡片,或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供大家欣赏,丰富教学内容。

  5.创造*等气氛,与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叙述法、创造法、演示法、讨论法、体验法、欣赏法、模仿法

  七、教具学具

  录音机、多媒体、绘图纸;学生课前查找的有关瑶族资料、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1、放音乐《瑶族舞曲》第一主题第二部分。

  2、师生问好。

  1、听音乐进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生问好。

  创设优美活泼的音乐氛围,在有序的活动中拉开课堂序幕。

  创设情境

  兴趣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放音乐《爱我中华》的片段。

  我们这个大家庭你知道有哪些成员吗?谁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过,给大家讲一讲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生自由回答。

  听音乐,回答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听。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儿童年龄特点,又能紧紧围绕乐曲展开教学。

  初听乐曲

  获得感知

  1、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啊!下面我们来听一曲由少数民族歌曲为素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听到了什么乐器?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2、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叫《瑶族舞曲》,大家想不想一起去了解它呢?(板书课题,简介乐曲)

  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简要叙述乐曲描述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民族管弦乐曲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

  活跃思维,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乐曲,为细听做准备。

  直接点题,告诉学生是瑶族舞曲。

  创设情境

  导入正题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多媒体展示瑶族概况配以简要说明。请同学相互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2、小导游领着我们游玩了一天了,天也晚了,同学们也累了。看,热情的瑶族朋友在为我们准备篝火晚会呢!在欣赏节目前,瑶族朋友要考考大家。

  观看图片,聆听讲解。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瑶族的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意境。使学生能“走进”瑶族,了解民俗风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交流的环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起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

  分段理解

  想象创作

  1、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音乐。多媒体播放课件。

  这一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乐器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如果说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那么,再次出现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

  2、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音乐。

  这一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在速度上与第一主题音乐有什么不同?乐曲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表现姑娘们在尽情欢舞,这次又表现了什么场景?

  3、放第二部分乐曲。

  在拍子、速度、力度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第二部分相对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的怎样?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4、复听全曲,用手势表示出渐快、减慢。

  带问题观看、聆听。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喜欢的形式回答提问。

  哼唱主题部分三次,每次都有新的乐器加入,力度在逐渐增强。

  加入了更多的姑娘。

  速度更快、力度更强,热烈奔放的感情。

  小伙子的加入。

  三拍子,速度渐次放慢,力度不断减弱。

  旋律柔而不媚,优美抒情。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结构及旋律的变化。

  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听辨能力。

  关注力度、速度的变化。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开展想象。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以不同的音乐活动实践形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整体欣赏

  参与实践

  1、瑶族朋友非常满意你们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你学会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

  晚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瑶族舞曲》,让我们在篝火旁和瑶族朋友一起尽情唱起来、跳起来吧!

  谈谈对本课学习的认识及对乐曲的感受。

  听《瑶族舞曲》,跟着教师一起跳起来。

  自己总结、自己评价所学过的内容。给学生*等的学习环境。

  为每个学生提供餐饮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 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幼儿教案《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习。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习。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推荐访问:瑶族 教学设计 舞曲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菁选五篇 音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