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9篇

篇一: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我院2013年获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科从1964年建院就成立,从当初的一人门诊,发展到现在6人,面积450多平方米,人才队伍方面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1人、中医士1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31。6%,药剂师1人,占全院药剂人员总数16.7%。不断完善中医门诊工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开展12项;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0%;加强中药房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调剂水平,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中医内科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学科带头人陈立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疾病临床观察13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推拿、理疗科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后,运用牵引、针灸、DT照射、推拿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面神经麻痹采用针灸、闪罐、放血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

  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鼓励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讲座,为他们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011年7月至

  2012年6月陆守江医师在省中医院进修针灸推拿一年;2011年6月至

  2012年5月孟良主治医师在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一年,2014年3月至

  2014年5月在徐州参加江苏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2015年中医科门诊人次12775,门诊及住院总收入149.72万元,其中中药饮片收入15。85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科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科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门诊楼东二楼业务用房约450平米作为中医科,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科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科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

  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篇二: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中医馆建设方案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我院2013年获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科从1964年建院就成立,从当初的一人门诊,发展到现在6人,面积450多平方米,人才队伍方面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1人、中医士1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31.6%,药剂师1人,占全院药剂人员总数16.7%.不断完善中医门诊工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开展12项;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0%;加强中药房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调剂水平,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中医内科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学科带头人陈立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疾病临床观察13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推拿、理疗科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后,运用牵引、针灸、DT照射、推拿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面神经麻痹采用针灸、闪罐、放血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

  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鼓励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讲座,为他们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陆守江医师在省中医院进修针灸推拿一年;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孟良主治医师在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一年,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徐州参加江苏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2015年中医科门诊人次12775,门诊及住院总收入149.72万元,其中中药饮片收入15.85万。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科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科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门诊楼东二楼业务用房约450平米作为中医科,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4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科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科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5

篇三: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局决定在全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达标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市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坚持“巩固、充实、提高”的原则,建设好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都能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价廉、舒适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市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十七大”、全国卫生工作和中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努力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是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的主要阵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卫生工作的方针,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各区卫生局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并抓紧抓好。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卫生局成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林国生

  副组长:丁顺清

  李

  滔

  成

  员:刘佑武

  张义华

  范垂明

  蔡

  莉

  罗时珍

  余

  健

  孟翔燕

  郑

  云

  刘毅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中医处,郑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认真组织,搞好宣传

  各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责组织实施;要组织各单位领导和相关同志认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按时完成工作目标。要积极向广大市民、农民宣传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宣传本单位中医科的特色专科(专病),做好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让更多群众主动选择中医药服务。

  (三)创新工作,加强学习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把中医科标准建设与当前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创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和培养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人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有条件的单位要引进一批高素质中医药服务人员,培植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不断提高本单位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要珍惜此次创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加强学习,坚持中医药专业思想不动摇,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督导,确保开展

  市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验收,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本次中医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动态掌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的总体进展,市卫生局还将及时对各区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一方面督促各区按时完成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使各区卫生局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做好工作。

  四、经费补助

  市卫生局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部分经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根据各区完成中医科建设情况,对中医药人员引进和培养、中医专有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五、工作安排和步骤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计划于3年内完成。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

  制定《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下发相关文件。

  (二)学习动员阶段(2008年3——4月)

  组织各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有关负责人员学习《建设标准》,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

  (三)实施阶段(2008年5——9月)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照《建设标准》进行中医科达标创建工作。

  (四)考核验收阶段(2008年10——12月)

  到今年底前全市有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通过我局组织的中医科达标考核验收。

  (五)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2010年)

  总结2008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在工作先进区卫生局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2009年内全市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达标;2010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达标。

  附件:1.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标准

  2.武汉市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评审标准

  4.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评审标准

  >>返回顶部

篇四: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以下是分享的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健康需求,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1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

  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12020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

  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21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年度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发挥3/1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在深入总结“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第三阶段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

  二、目标

  (一)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二)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营造更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系和机制,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示范基地。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二)明确分工,上下联动,中央地方各负其责。

  (三)总结经验,维护品牌,创新活动内容形式。

  4/1(四)线上线下,互动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

  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

  (二)承办单位。

  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

  五、主要内容

  (一)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平台

  1.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3篇)。在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墙、漫画等的形式,向城乡居民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

  2.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联合教育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3.实施中医药新媒体建设工程。开通中医药科普微信、微博,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网站、栏目或频道,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社交网络、电子阅报栏等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范围。

  4.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传播联盟。联合相关媒体,组织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共同打造中医养生类节目(栏目)的品牌。

  5/15.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遴选推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传播平台,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地体验。

  (二)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

  6.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依据中医药健康文化内涵、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中医药养生防病知识。

  7.创作推广中医药文化作品。组织创作一批富有艺术魅力、体现价值追求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制作推出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中医药科普作品,征集推广一批具有中医药元素、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中医药音像作品,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转化为便于民众理解、掌握和应用的中医药养生方法。

  (三)倡导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行为

  8.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公共场所义诊,义诊进社区、下乡镇,国家医疗队赴重点地区义诊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服务群众。

  9.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以“中医健康你我他”为主题,依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开展全国大型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通过设立讲座区、展览区、义诊区和体验区,推广中医药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产品。

  10.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以“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主题,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黄帝内经》等中医药经典以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6/1素养》设计赛程和题库,组织各界共同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向全社会宣传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

  11.组织开展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以“悦读中医健康中国”为主题,以“传播中医文化助力全民阅读”为目的,围绕中医药图书、报纸、期刊,组织中医药院校师生、行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共同参与活动,向全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行业内的品牌活动。

  12.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

  (四)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保障机制

  13.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机制。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掌握全国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全国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14.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遴选培训,造就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15.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形成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强大合力,多部门联合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发挥好专家的指导协同配合作用。

  六、组织实施

  7/1(一)加强组织领导。活动组委会负责领导“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的实施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中国中医药报社组织协调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国中医药报社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和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在广泛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和论证活动可行性的基础上,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加以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各有关单位和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承担具体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鼓励社会捐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广辟资金投入渠道。

  (三)强化督导考核。认真总结、及时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社会影响,使中医药更好地惠及民生。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活动的开展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地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医院决定开展重点专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8/1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

  根据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为中医重点专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康复医学科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骨伤科进入荆门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三、建设内容

  (一)制定实施方案。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契机和平台,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中医馆建9/1设实施方案3篇)。建设周期内至少选派1名学科带头人培训进修1年以上、3名业务骨干培训进修6个月以上。

  (三)改善基础设施。在床位、人员、设备等方面对专科建设给予倾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专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提高学术水平。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要制订专科3个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开展学术交流和专科临床经验收集整理,研究开发至少1种特色疗法和1-3种中药院内制剂。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管理,建设信息平台,建立监测数据库,开展专科3个重点病种医疗质量监测,提高临床疗效。

  四、申报

  康复科、脑病科、骨伤科对照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备齐各种软件资料,填写申报表,医院根据要求选择基础较好、有技术优势和发展前途并能带动医院发展的中医专科分别向省卫生厅中医处及荆门市卫生局申报。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

  检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专科名称:__________________标准100分

  10/10

篇五: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计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2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服务能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设、设备配备、人才招聘、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情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需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给予大力支持,我院一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篇六: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我院2013年获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科从1964年建院就成立,从当初的一人门诊,发展到现在6人,面积450多平方米,人才队伍方面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1人、中医士1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药剂师1人,占全院药剂人员总数%.不断完善中医门诊工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开展12项;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0%;加强中药房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调剂水平,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中医内科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学科带头人陈立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疾病临床观察13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推拿、理疗科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后,运用牵引、针灸、DT照射、推拿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面神经麻痹采用针灸、闪罐、放血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

  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鼓励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讲座,为他们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陆守江医师在省中医院进修针灸推拿一年;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孟良主治医师在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一年,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徐州参加江苏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2015年中医科门诊人次12775,门诊及住院总收入万元,其中中药饮片收入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科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科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门诊楼东二楼业务用房约450平米作为中医科,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科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科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3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篇七: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我院2013年获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科从1964年建院就成立,从当初的一人门诊,发展到现在6人,面积450多平方米,人才队伍方面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中医师1人、中医士1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31.6%,药剂师1人,占全院药剂人员总数16.7%.不断完善中医门诊工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开展12项;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0%;加强中药房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调剂水平,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中医科擅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学科带头人立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疾病临床观察13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推拿、理疗科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后,运用牵引、针灸、DT照射、推拿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面神经麻痹采用针灸、闪罐、放血等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

  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鼓励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讲座,为他们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陆守江医师在省中医院进修针灸推拿一年;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孟良主治医师在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一年,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参加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2015年中医科门诊人次12775,门诊与住院总收入149.72万元,其中中药饮片收入15.85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科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表达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1/3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表达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容

  (一)中医科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门诊楼东二楼业务用房约450平米作为中医科,从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表达中式风格,装修表达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表达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表达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2/3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表达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涵建设以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科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科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3/3

篇八: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XX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某某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切实推动全区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根据国家、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馆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中医科室设置(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独立设置,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

  (二)中医科室集中设置,中医馆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诊区外悬挂“中医馆”牌匾。中医馆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米。

  (三)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

  二、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一)中药房原则上独立设置,面积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进行建设。配备中药饮片柜、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三)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并符合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三、中医药人员配备(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煎药室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二)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

  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

  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三)能够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一)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六、信息化建设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能直接与省中医药数据中心联网,配备有应用的计算机、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设备;

  能利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辅助开方、业务培训,在线学习等;

  鼓励非中医药人员参与并使用平台学习,充分发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效果。

篇九: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兴

  化

  市

  大

  垛

  中

  心

  卫

  生

  院

  创建示范中医科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我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根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苏中医政[2011]64号《关于开展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中医科的建设现状,特制定了建设示范中医科的实施方案。

  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通过卫生院建设示范中医科的创建,树立标准化中医科建设典型,加强我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优质、价廉、舒适的中医药服务。结合我院中医药服务的实际情况,加大中医小区建设,投入添置中医硬件设施,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

  提供中医中草药、中医物理治疗、煎药、预防保健和中医养生等服务,在门诊、病房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培养适合我院的中医药服务人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并积极与市中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的协作机制。

  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营造古色古韵、亲民祥和的就医环境。按照中医药服务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中医药服务人员,增加诊疗科目,并提供门诊与住院服务。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创建程序和实施内容

  根据《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与评分细则》要求,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定期检查。制定对中医科室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医科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中医科建设并逐年增加。建立按中医药工作质量和数量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鼓励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中药饮片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措施。认真开展创建工作,把握住“乡镇中医龙头、专科特色、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办院方向,秉着“传承中医国粹,守候绿洲”的办院理念,在我市充分体现乡镇示范中医科建设的龙头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我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创建示范中医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中医科建设的执行力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医务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根据《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与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标准、制定细则、细化分解任务,狠抓示范中医科重点建设的落实工作,将示范性中医科的建设目标纳入医院年度建设规划和我院的年终绩效考核。认真执行将中医药服务项目、中药品种纳入新农合报销补偿范围,提高报销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的相关政策,引导参合农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大幅宣传,定期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讲座和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并要求各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每年不少于4次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使大家统一思想,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充分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镇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

  (三)、注重中医特色,强化专科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配备功能齐全。

  1、加强中医科硬件建设,中医诊疗区域总面积达120m2,空间布局合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设立针灸推拿科、疼痛康复科二个中医二级诊室,并集中设置。配备十余种中医诊疗专用设备,使中医科硬件建设迈上新台阶。设置中药房,按《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房面积达16m2,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架、调剂台、电子称、小型粉碎机等,配备中药饮片352种,中成药81种,药品质量良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中药库面积约24m2,配有药架、药筒、温湿度计、空调等能满足工作需要的设备;药库分区标识清晰,药品排列整齐,房屋通风、干燥、避光。设置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中药煎药室面积约10m2,配有药架、操作台、中药煎药机、药筒等设备,为群众提供中药代煎服务。在优化中医药诊疗环境形象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2、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目前我院正在原有中医小区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改造工作,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米、灰、褐色等,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走廊、护理站,办公区等装饰方面将充分展示中医文化丰富内涵,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3、在施工完成后,制作一些中医知识宣传栏、展板,图文并茂刊载中医典故、中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医趣闻等等,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

  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4.中医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符合相关从业人员管理规定。配备中医类别医师6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达27%。中药房配备符合上岗规定的中药师2人,均为初级职称。

  (四)、提高中医医疗技术,拓宽中医诊疗范围

  1、中医科把突出中医特色作为建设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健全中医特色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中医技术,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在临床医疗的作用。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病房、出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门诊人次占全院门诊人次的24.2%,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26%。中药饮片处方占中医科总处方数的54%,中药处方合格率100%。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2%,区域外就诊患者比例达18%。坚持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以中药治疗疾病为主,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配合针灸、推拿、火罐、熏洗、穴位注射、局部敷贴、磁疗和现代医学方法结合多途径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提供中医康复服务。特别是卵巢囊肿、盆腔炎及颈椎病3个优势病种疗效独特,3个优势病种门诊量占中医科门诊量的17%。对带状疱疹、斑秃、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哮喘、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腰椎病、风湿病、肝炎、黄疸、急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疗效良好,具有发挥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优势,制定相应规范。加强中西医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扬中医传统技术,拓宽中药应用途径。我院计划今年将开展“辨证辨病分期中药足疗治疗风湿病、痛风、水肿、足跟痛、肢体麻木”。并引进相关中医设备,加大中药的应用途径,如粉碎机、足疗盆等。继续拓展冬病夏治“三位一体治疗咳喘病”,进一步开展带状疱疹的特色治疗及中药离子透析治疗。

  3、加强中医病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1)加强医疗服务,以“绿色治疗,家的温暖”为服务宗旨。使每位病人体会到中医的特色服务,尽量弥补住院条件的不足。

  (2)

  认真学习贯彻各种医保政策,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让病人极大限度地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越性。

  (3)争取医保病人结构有所改善,不断开拓医疗市场,增加非医保病人的就医。积极参加协作部组织的各项义诊活动,提高我院中医科的社会影响力,争取在全费、农合、社区医保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4、中医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建立全院性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中医科实行全程动态质量控制,制定科室管理制度,实行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有关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成册可用,医疗文书书写登记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规范。

  (五)、完善中医药网络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和兴化市中医院签订医疗协助合同和对口支援合同。为适应现代医疗的发展形势,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全科医生各有所专长。加大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对全院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获得Ⅱ类以上继续教育学分。并选送中医药业务骨干外出深造、全体中医药人员轮流外出培训,培训率达100%,45岁以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近5年参加进修学习时间均达5个月以上。回院后要求他们积极开展工作,把所学的先进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中去。

  定期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技术培训、指导,加快基层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完善中医药网络建设。制定卫生室人员中医药培训计划,对全镇的村卫生室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培训率达100%。通过培训,使每个村至少有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学习后能积极开展工作,把所学的先进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中去。各卫生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配置电针仪,针灸床,火罐,艾条等中医诊疗设备。10%以上卫生室配备100种以上中药饮片,其他卫生室均配备了30种以上的中成药。主要开展以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医疗服务。并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目录》的使用原则,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活动中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各卫生室中医处方需占处方总数的2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中也充分体现中医药指导特色,提高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治病意识,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服务,全面带动我镇中医工作健康发展。

  (六)、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制定了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辖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与咨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开展5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一体化的服务,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把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内容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向辖区内群众提供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提供12次中医宣教活动。农村居民对我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87%,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89%。

  以此次的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为契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全力以赴为本镇中医药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推荐访问:中医馆建设及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医馆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