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6篇

篇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篇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全文5篇]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指导

  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得黄金期,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得关键时期,而且还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得身体和心理得变化,并要给予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第一讲: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中学生处在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有人曾把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归纳为“三大巨变”,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以身高体重为例,中学生的身高每年少则增长6-8厘米,多则增长10-11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中学生外形剧变的又一表现。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如男孩子开始出现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或嘶哑、腋毛、第一次遗精等,女孩子出现乳头突起,声调变高、第一次月经出现。

  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中学生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例,在青春发育前期,大脑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较前减少,但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已经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到青春发育后期,第二信号系统不仅已据优势地位,而且在概括和调节功能上也有显著发展。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中学生心理的渐趋成熟

  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中学生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尚有待进一步锻炼。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在中学生中,女性从十一、二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至十三、四岁出现月经初潮,这标志着女性发育的即将成熟;男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比女性要晚,到十五岁时,男性睾丸的重量才接近成人,十六岁左右出现首次遗精,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性机能的成熟。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了中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中学生带来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二讲: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

  1、认知的发展

  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

  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

  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在言语方面,中学生不仅广泛掌握了各种日常概念和生活用语,而且还掌握了很多科学概念和学术用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族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优美,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都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平。当然,有些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还存在着词不达意、堆砌词藻、不合规范等缺点,需要进一步锻炼和纠正。随着外语学习的普遍展开和不断深入,中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日益深化,不少中学生通过对本族语和外国语的异同比较,进一步增加了对语言的认识。

  2、情感的发展

  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

  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程中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

  4、个性的发展

  就中学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渐接近成熟,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等愈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过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沿着方向日渐明确,个人兴趣不断扩展和分化、男生一般偏“理”,女生大多重“文”的趋势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学生兴趣发展的指导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学生的理想在其形式上,是按照形象、综合形象和概括性理想的水平向前发展的,中学生理想的发展还具有现实性随年级增高越来越强,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越来越大的特点;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

  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随年级增高而水平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学生的世界观可塑性很大,尚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磨炼和发展。

  就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来看,集中反映在良好性格特征的锤炼和性格品质的发展上。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意志特征之间的密切程度,随年级增高而加深;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较大,到高中一、二年级时便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学生性格的发展上越来越得到明显的反映。因此,抓紧中学生性格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学生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幼稚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有时由于体形身高的变化被看成是大人,有时又由于不懂人情世故,缺乏生活常识而被当作孩子对待。在挫折面前,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是处在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孩子的时期,是哪边也靠不上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极不稳定的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结果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出现了三大心理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第三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指导

  针对前述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含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和实际操作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围绕学习产生的心理矛盾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老师学校期望也比较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考试焦虑问题,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

  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

  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

  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头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

  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四)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帅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五)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总之,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发,国家教委提出“九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健康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一门新生学科。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尊重异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地使生理需要服从社会需要,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今天的中学生将是我们新世纪的主人。而21世纪的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现在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样,才能成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的性格与人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性格不仅有损于个人的人际交往,而且也是各种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的潜在温床。我举两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一下不良的性格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说的第一个人物是《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她多疑、敏感、多愁善感,看到花谢了也潸然泪下,于是演绎了一出黛玉葬花的故事。由于她的这种性格使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抑郁而死。而另一个人物则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周瑜,周瑜是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他自私、暴躁、心胸狭窄,遇事不能冷静,最后被活活气死。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周瑜的死,渲染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死于他的性格,吴国那么多将领为什么其他人不被气死而单单周瑜被气死呢?还是由于周瑜的性格问题。

  虽然这两个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他的原型。这两个例子都比较特殊,也比较极端,都是由于性格不好导致英年早逝。现实生活中抑郁而死或者是活活气死的实在是太少了。虽然不良的性格不是普遍地影响人的生命,但是不良的性格会影响人的寿命,缩短人的寿命。在长寿的人群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都比较开朗,性格开朗能延年益寿。

  性格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作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取得成功,除了良好的先天素质、较高的智力水平、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良好的机遇等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良好的性格。

  二、性格决定命运

  平时,我们经常谈到你是什么性格,我是什么性格;我是外向,你是内向。尽管我们没有学过有关性格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已经无意中接触到了性格的一种学说,叫向性说。向性说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向性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

  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性格是个性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心理特征。

  外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他们活泼,开朗,善交际,爱外出,待人热情,诚恳,随和,适应能力强,但有时候比较轻率,不够细心,缺乏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内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他们沉静,爱思考,内心体验深刻,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常因过分谨慎而不够果断,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需要说明的是:1、只有那些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偶然的表现不能认定为是个人的性格特征。2、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的可塑性是说性格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3、内外向的类型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对特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4、绝对外向或绝对内向的人是很少的,而绝大多数人不是外向型或内向型,而是属于中间型或叫混合型。他们即具有内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外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只是外向和内向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而已。

  有人对成功人士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或者说这些有所作为的人,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品质,归纳起来如下。

  1、自信。自信就是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深信无疑,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杜甫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歌德认为“谁若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自信,如果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其它任何人都帮不了你。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由成功带来的体验;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生命流动的旋律中谱写出辉煌的乐章……

  案例:《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一只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后,又一学员跨过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时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倘您若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2、恒心。恒心指的是对待某项事业要有长久不变的意志,百折不挠,坚持到底。马克思用了整整40年的心血写成了《资本论》,光笔记就记了100多本。如果没有恒心,没有坚持40年的恒心,就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资本论》。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写出了《物种起源》。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感想: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高位严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但她不因残疾而气馁,20多年来,他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常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

  3、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迷恋,是一切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智慧表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热情到痴情,对事业和工作将更加有利,更能取得成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热情,都要满怀热情地去做。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充满激情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力求做得最好,对于再平淡的生活也用十分的认真来对待。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努力,都是成就未来的基础,都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于是,前两个人一直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最后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

  前两个工人不知道,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第三个工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因为只有他知道,每一天的辛勤努力,都能够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最终到达事业的顶峰。

  4、愉悦。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广泛健康的兴趣是活跃思想、舒展胸怀、开阔思路的重要条件。科学家的灵感往往不是产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中,多产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形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贯穿始终。有了愉悦的心情,做起来就不会感到劳累,不会感到痛苦。在别人看来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你却苦中有乐。关于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名人事例很多,现在我想带领同学们再重温一下普希金的那首激励了无数人的动人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创新。雄心勃勃,不受传统的框框所限,对新事物有敏锐感,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常常做出别人不能做出的事情。创新就是想别人不曾想也不会想,干别人不会干也不曾干过的事情。

  【案例】第二届龟兔赛跑

  说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我说的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不是家喻户晓的那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是第二届龟兔赛跑。

  第一届龟兔赛跑以后,兔子很憋屈,本来完全能跑得过乌龟,结果因为自己贪睡而与冠军失之交臂。更让兔子受不了的是,从此他成了反面教材,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子女都用他来说事。要想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和兔子比一次赛,只有赢了乌龟

  才是最有力的说明。于是,兔子就去找乌龟,而乌龟却不答理他,因为乌龟知道要是真的比赛,他是跑不过兔子的。兔子看乌龟不答理他,就天天去烦他,让他做不成事,不得安宁。时间长了,乌龟受不了了。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得想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对付他,既不让他来天天烦自己,又能赢他。乌龟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天兔子又来了,声称一定要和他比赛,如果乌龟不同意他可是没完没了。乌龟认真地对兔子说,比赛可以,不过我得声明在先,这次要是我再赢了,以后可不许来找我了。兔子满口答应了。

  比赛这一天,他们同时来到现场。等发令枪一响,兔子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心想,我这次一定要把你甩得远远的,好出出这口隐藏在我心中多年的恶气。等兔子跑得不见影子了,乌龟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给出租车司机打了个电话,叫来了一部出租车。中途,乌龟赶上了兔子,看见兔子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心里乐啊。乌龟提前来到了终点,站在终点线上等着兔子。兔子好不容易跑到终点,看到乌龟早已经稳稳地站在终点线上朝他笑,兔子眼睛瞪得老大,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你、你、你,怎么可能先到?乌龟笑笑说,你不管可能不可能,事实是我先到了,按照规定,冠军仍然是我的。

  第二次龟兔赛跑又以乌龟的胜利而告终。

  三、习惯养成性格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要想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呢?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1、习惯面含微笑。有人说:“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如果你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就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生活需要微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

  案例:《微笑可以传染》

  下面的事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星期一第七节课我去听课,当我走到办公楼二楼的时候,忽然有三名小学同学满面春风的立在我

  的眼前,并且对我鞠了一躬,并且齐声说了一句:老师好。本来气喘吁吁的我马上面带微笑还礼,当时只觉得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知道那是学生的和风细语温暖了我。

  2、乐于帮助别人。一般来说,人在困境时,最需要别人的安慰与帮助。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别人。请记住: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让人感激;顺境中的赞扬也远不如逆境中的帮助与支持令人难忘。

  案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3、学会建立友情。友情表现在对他人的注意和关心上。要学会和

  自己周围的人开朗地打招呼。友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友情能使你更快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有一首歌叫《永远是朋友》,是毛阿敏和杭天琪唱的,我很喜欢这首歌,我喜欢这首歌的原因是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好,歌中有这么两句: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也很喜欢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喜欢这种真诚朴素的情感。也喜欢李白的诗《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

  【案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某校初中的两位同学同时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一位是统招生,一位是自费生。上高中后,那位统招生自以为入学成绩好,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功学习了,他结交了一批爱吃、爱穿、爱玩的朋友,一有时间就去逛街、上网吧,话题总离不开吃、穿、玩,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结果成绩大滑波。而那位自费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自费生比统招生学费又高出很多,如果自己不努力,既难考取大学又有愧于父母,自入学的那天起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有抱负、有理想的同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学习,交流思想和心得。这位同学进步很快,学习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揭榜,那位统招生名落孙山,而那位自费生却金榜题名。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重要性。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呢?1、增强自信,提高人际吸引力。交往的成功在于自信,我们要努力吸收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交往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人际吸引力的高低,人际吸引力高别人就会愿意接近你,接交你。怎样才能提高人际吸引力?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人际吸引力最重要的内容。为人要诚恳、诚实、可信、关怀、体谅,不要欺诈、古怪、恶意、做作、冷漠。同时要注意自身仪表修养,穿着整洁,饰品搭配和谐,尽量保持外表的和谐;还要注意自己谈吐优雅,文明礼貌,不说粗话、脏话。2、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不要伤害别人。3、及人所难,互相

  帮助。4、倾听他人,适当表达自己。5、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6、把握交往的尺度,交往要适度。7、面对交往矛盾,学会自我调节。

  4、学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即在特定的人物面前展示自己的秘密。自我暴露的心理效应是可以获得他人好感,甚至将你视为知己。人们常说:“要想了解别人,首先就要让别人了解自己。”

  5、不要炫耀自己。在与别人相处和谈话时,不要自我卖弄,夸夸其谈,专讲自己的成绩,从不讲自己的不足。炫耀自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从而拉开与别人的心理距离。

  6、发现承认他人价值。黑格尔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身上闪光点,要学会发现或寻找他人身上值得赞扬的东西。承认他人价值,会给别人带来自信,同时会获得别人好感。

  7、认真听取别人讲话。一个人越有水平,他在听别人讲话时就越认真、越专注。你这样做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他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值得把心交给你的人。你的修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只要大家有意识地去做就一定会养成。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叛逆期心理特点及其调适

  各位同学:

  今天我的讲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1、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2、青春期我们的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

  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的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

  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

  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

  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⑵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⑶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以来、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

  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

  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下面我们谈谈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处于发展的高峰,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只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一般出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表现是:不愿与异性同桌,分出明显的“楚河汉界”在活动中避免和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冷嘲热讽等。其实,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对异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涩。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和排斥之后,是浓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是: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将发生一场巨变,你准备好了吗?

  那与异性到底该怎样交往呢?我建议啊:

  首先,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闪烁其词,也不要过分夸张;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其次,要适度交往。怎样适度呢?就是: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发情爱而惊恐不安,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建议你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第三要真实坦诚。主要是指对异性同学的态度,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特别是和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主动避免接触一些不好的外界刺激,例如一些表现性的书刊、画报、影视作品、图片等。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就要探究、弄清,别人越强行禁止,自己就越觉得新鲜,更想去揭开“谜底”。可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很差,如果不如以引导,很容易受错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人在一个工读学校的调查发现走上歧途的青年中,因读过黄色书刊而犯罪的,占有相当重的比重。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模仿性和激情性。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自觉的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和动作,即使是错的。而青少年的情绪动荡不

  稳,容易激动,只要外界刺激强烈,就容易迅速产生行动,这样很容易酿成大错。所以对不适合我们的年龄层接触的书,要坚决不看。有同学说那我怎么知道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呢?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图书管理员、书店的营业员参考书中有些什么内容,或者在买书或借书时看一下目录、前言、序还有最后的结束语,对书中的内容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内容很不健康,就坚决不要读它。有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所以,我们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读本,拒绝不好的外界刺激。

  希望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的充实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个健康、乐观、文明的人。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定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

  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

  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

  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

  (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好,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2010-05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因打牌发生争执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好身边的烦恼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

  重要的影响,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

  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但在

  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

  9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同时每年还以

  0.6%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有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

  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

  20年中增加了

  10倍,费用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

  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在我们中国,由于

  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转型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公众关注的焦点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

  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

  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

  市中小

  学%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13.2%,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

  32%。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1、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充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儿童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智力落后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较在原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涉及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儿童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也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家长应当培养孩子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比如家长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会或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力等行为都会往这方面给孩子带来影响。就是说您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来说具有无穷的力量。

  3、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的情绪状态是整个心理活动的主全背景,而且情绪与健康有着

  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医书曾作过这样的表述:“大努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儿童机体上的某些疾病。那么家长就应该细心观察、判断孩子情绪变化哪些是正常的,有没有不正常的现象,这样才能捕捉那些重要的信息,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免这些问题积累起来,成为心理疾病而影响成年的生活。

  4、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大体分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在外在行为表现上,也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适应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统一的人格。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扣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

  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观注,早在公元前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已开始重视心理教育,他们向往的是既能发展人的身体又能发展人的心灵的教育,即身体美和心灵美的结合。迈入21世纪,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国际、国内形式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今天要培养的孩子必须能适应大环境,有竞争力,充满自信,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遇到挫折能勇敢面对的人。这一切需要学校,更需要您的努力,因为,身为家长,你是孩子生命中最强大的支持和力量,所以说学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对您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是很必要的。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

  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

  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

  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到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学习问题。

  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

  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初三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

  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二)1.接受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各具特色: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不会有任何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也不要指望能和别人一样,当他的父母结合在一起,生他的机会只有亿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假如他有亿万个兄弟姐妹的话,他们仍然会有许多地方会不同,试着接受和珍爱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自尊。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既定的事实,不掩饰自己的本真,一个人要下定决心接受自己,不要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任凭别人怎样评论也无关紧要,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生理上的自己,关键是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长处,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掩饰真我。2.开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如果你脱离集体或人群之外,只是欣赏自己,那你就是另外一个纳西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是

  由自恋到他恋,也就是说应该从欣赏自己开始到关注他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人格发展在12~14岁应该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心里的自闭状态,我们正处于这个发展时期,我们应该关注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的花草,山水,大自然恩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全身心地感受吧,身边的老师同学、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容、身影,一切都是真诚热情的,让我们发现他们的美,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融合吧。只有充实的心里世界才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开放的感观,才会获得美好的事物.紧紧关注自我的人,心中是一片荒芜干裂的沙地,他们会失去友情,失去梦想,失去热情和真诚.简单易行的自恋转移训练法:

  全神贯注的注意一些自己熟悉的事物如一张桌子,一朵花,夜深人静,闭眼细听数一数五分钟之内你听到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品尝判断调味品。

  3.装饰自己

  在咱们学校教学楼的大厅有几面镜子,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女孩子有时三无成群地一块照镜子,相互比划,男生一般很少这样,是不是男生不喜欢照镜子呢?其实不是,当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前三步后三步的照镜子欣赏自己。爱美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可能给别人留下美或丑的印象,我们正处于生理和心里急剧变化时期,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希望通过衣着打扮来掩饰那些令自己感到泄气的缺陷,或者增加一点外在的吸引力,正是欣然接受自己的积极措施,但是,怎样的穿着打扮才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最佳风采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了,据有关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均穿着打扮不当,你们在心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1)盲目模仿心理,表现为受到社会上和自己崇拜者的影响,盲目的模仿对方的衣着和打扮,例如前几年日韩偶像流行,很多学生模仿他们,将头发留的遮住眼睛,男孩子打耳洞等等。中学生应展现的是健康向上的风采,但那样给人的感觉却是颓废委靡。

  (2)从众心理:表现为看别人怎么穿戴,自己也如何穿戴,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3)错觉心理:表现为由于自己感知觉的错误造成衣服的搭配不当,例如上身穿红色衬衫,下身穿咖啡色裙子,这

  种色彩的搭配就会给人以混沌的感觉。

  为了纠正这些弊病我们有必要学一些衣着打扮的常识。大方和体的穿着会使我们容光焕发,看起来富有朝气。任何一个人如果以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热门服饰或自己崇拜者的扮相都适合自己的话,那就错了。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掩饰身材不完美处的方法,但你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原则:

  中学生的服饰以整洁、大方、宽松为主,以朴素为佳

  2.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段,衣服的选择必须留有余地

  3.注意颜色的效能,深色具有收缩感,浅颜色有膨胀感

  4.表达自己

  1974年,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日本展出,“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在东京引起轰动,日本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蒙娜丽莎热”。于是,有10位女中学生,请美容大师左藤做了整容手术,使他们的容貌与“蒙娜丽莎”非常相象然后这十个人应邀来到电台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十张来年都与“蒙娜丽莎”相似,但是那一张也不具有“蒙娜丽莎”的神韵,完全没有深度,只是“徒有其表”!

  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能使人通过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人的魅力不可能依附在手术刀上,美与丑不仅仅与人的容貌有关,更与全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操与教养的综合气质有关。

  有人被称作有魅力的人,有人被称作乏味者,这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自然相貌所决定的,而是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他的奥妙在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人类的有些无声语言,也就是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要比声音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具有可靠性。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谎言,而人体语言却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性格思想和人格品质的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的动作是内在心理的外部显示。著名潜意识心理学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即使他不说话。由此看来,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很难压抑和掩盖。例如,做了亏心事或偷了别人东西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说谎时总怕看对方

  的眼睛,激动总要手舞足蹈,等等。掌握了体态语言,等于掌握了社交领域的交通规则,不懂此规则的人,常常很难准确快速地判断他人的反应和心理活动。社交生活中不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使自己处于尴尬窘迫的境地。作为中学生来说,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举止行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应掌握的规范:

  一、迎宾送客

  1.见面时面带微笑,握手时亲切热情,不要毫无生气

  2.客人来家里做客,起立欢迎,避免用手示意客人入坐

  3.客人告别时,要送出门外。

  4.客人走出门时,不要用力关门。应为这是对客人无言的侮辱。

  二、交谈体态

  1.避免翘二郎腿,并将翘起的脚对冲着他人

  2.避免打哈欠,伸懒腰

  3.在友好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人的消极手势和姿态]4.不要将双手抱在头后,将双臂交叉,或来回抖动大腿

  5.避免在谈话中将大拇指朝自己的方向摆动,这是嘲弄他人或自夸的语态。

  6.注意对方的语态,调整自己的交际方法。

  总之,要想轻松表现自己,就应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态语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三)主要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五个方面的话题。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那种跟大船似的厚底松糕鞋,很多女孩子爱穿。我就纳闷,本来这么苗条、这么小巧、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干吗非穿上那么笨重的巨无霸一般的大鞋?走路拖拖拉拉,跟机器人似的那么沉重,一点轻盈的美感都没有。还有现在街上流行的染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

  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这个道理我不多说了,我想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烫着发、染着红指甲,戴着叮呤当啷的首饰。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极了,失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征,这就是打扮不符合年龄特点的结果。你们是女孩子,拥有“女孩子”这一称呼,就是拥有年轻,这已经很美了,是再多的装饰也换不来的美。不必为个子矮了,身材胖了,皮肤黑了而烦恼。实际上,年轻,不管容貌如何,都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这种美,就象春天的花草树木,花儿是美的,你能说绿叶就不美吗?平凡的小草就不美吗?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美,有生机、活力的美。在我眼里,你们都是美丽的。

  同学们不过才十三四岁,有的还要小些。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在已定的外表条件下,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呢?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传授几个秘诀: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在做早操、课间操时,我注意到,有的女同学表现得很懒散,或者很拘谨。该伸展时伸展得不到位,该蹲下时不蹲,该跳起时不跳,可能她觉得做这样大幅度的动作不好看。其实,在整整齐齐的队伍里,大家都在认真到位地做操,只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好,是非常显眼的,让人感觉很不美、很不协调。落落大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才让人看上去舒服。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一是高尚的人格。二是知识与修养。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我觉得,有的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不够强,看到别人吃得好,穿得时髦,花钱大方,就跟人家学,攀比;

  还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正义,明知有些事不对,就为别人做了,便也跟着做。或者,面对错误,面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关我的事,就不制止、不批评,不向老师反映;要么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明知她违反了纪律,也包庇她、纵容她。这都是不辨是非的表现。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你可能没有爹妈给的美丽容貌,但可以拥有后天学得的知识与修养。这是一笔可以终生享有的偷不去、丢不了的财富。现在学的知识,将来不一定全用得上,但知识的积累对我们自身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使你思想敏锐,聪明睿智,胸怀博大,深沉豁达,使你的“内容”丰富。修养和知识是共同促进的。缺乏修养的人心地狭隘,私心重,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如意,就有发不完的牢骚怨气,和别人处不好,自己心情也不舒畅。所以,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读书、学习,应该珍惜。学得多,是你自己的财富;学得少,是你自己的损失,是你在放弃使自己变得美、变得有魅力的机会。

  读书,是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爱读书的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现在好多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书看得少了。电视、电脑能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很多知识,但这种直接作用于视觉的影像,对大脑的开发作用微乎其微。养成看电视习惯的孩子,往往大脑习惯性地接受影视中的直观表现,进而使大脑养成懒惰习气,不积极思考,结果脑子会越来越迟钝,而且对眼睛也不好。好多同学爱吃方便面,好吃、拿过来就吃,吃完了把包装袋一扔,的确很方便,却没有我们成长需要的营养。整天吃方便面,肯定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电视就象方便面,好吃而没有多少营养。长期看电视,会让人变得浮躁、浅薄。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除了有选择地看一些新闻、自然或社会专题、知识性节目外,还是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在读书的过程

  中感受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读的同时,会让你思索、想象,让你有思想,有深度。

  当然,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内容低级,宣扬色情和暴力的书不要看。现在街面上有很多小书店,租书、买书很便宜方便。但这些小书店里很多书的内容是不太好的,同学们选择书一定要有辨别力,抵制住不良书刊的诱惑,为自己选择真正有营养的书。有这么一个比喻,说人就象一个袋子,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只会瘫在地上;装满东西,才会站得稳当;但如果里面装的是脏东西,它就会腐烂掉。我希望大家都用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自觉地拒绝丑陋的东西。有时,我们说一个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很好。我认为这种评价比长得漂亮,气质粗俗好得多。是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使人具有了这种高雅的气质。这才是到老不变的美。

  二、正确认识纪律与个性的关系

  讲究个性和自我价值,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但个性并不意味着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大环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规则,就是纪律。纪律约束的不是个性,而是我们身上那种惰性、那种散漫习气。纪律不是束缚了自由,而是更好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自由。不允许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是为了更多的人能拥有美的环境;不允许晚休时间打闹、点蜡、听收音机,是为了保证别的同学的休息自由。你不能只顾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周围人的权力。遵守纪律也是一种修养。有的同学,一个人独来独往,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或应付、对抗,不服管教。自以为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不是有个性,不是超脱,是浅薄低俗。

  如果我们是一棵正在生长的树,那么纪律就是一把大剪刀,它剪去的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斜枝歪杈,使我们向着更高处更壮处成长。关键是,很多时候老师只是起督促作用,遵守纪律、约束你行为的散漫还要靠你自己。

  其实,制定纪律,不是想制裁谁。所有的纪律都是为大家好,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锻炼、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遵守纪律,规范行为,要从小事做起。十二年前,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当时是政教处主任,一次,他召集学生干部开会,事先在门边地上倒放着一把笤帚。结果,前来开会的学生们从旁边走过去,没人注意到,只有一名学生把笤帚拾了起来,放在门后。这名学生就是后来留校工作,现在分管师范餐厅的杨明玉老师。

  从一件小事看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内在素质。今天,当我们走在校园里的时候,看到被风刮到道路、绿地、角落上的废纸、方便袋,我们有没有自觉捡起的意识呢?多走几步路,把手里的果皮纸屑扔到纸篓里,把污水泼进水池里,应该不难吧?一个中学生,这点应该做的事还做不好吗?我建议,以后谁再看到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乱泼污水的行为,就象看到老鼠过街一样批评、指责。别觉得她是我的同学,就不好意思去批评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她乱泼乱扔,污染了环境,是对我们精神上美的享受的侵害。比方说,我一看到楼梯上、地面上到处乱吐的痰迹,就觉得恶心、浑身不舒服,你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纪律,而且对我的身心造成了损害,我为什么不批评你不能让不文明的行为成为司空见惯、见惯不怪。大家都起来反对,它就没有了市场。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热爱我们周围的环境,才是热爱生活。

  三、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

  我们小的时候同男孩在一起时,性别意识很少,大家一起玩,很少有距离感,这就是人们说的“两小无猜”。步入青春期,会渐渐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好奇心。有的女孩子在男生面前表现得热情、兴奋,用种种方式表现自己;或是慌乱、羞怯、不知所措。这些变化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同学们不必紧张不安。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就任其自然发展;更不要把这种朦胧意识,当成爱情去盲目地追求。这个年龄,对爱情有一些幻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急着陷入感情的漩涡。

  过去人们习惯把少男少女的过度交往称为早恋,我们权且不用“早恋”这个词,用“来往过密”来代替。“来往过密”不是指男女同学在集体中来往的多与少,而是指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过多地单独

  来往。突出特点是脱离集体,单独行动;避开师长,来往频繁。男女生间的“来往过密”,可能当事人自己觉得很沉醉,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大多属于友情、好感。这种好感不是恋爱,因为恋爱要有责任感,目前你的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等等还无能力承担责任。这时,你和广大同学走得太远,和某一个男孩走得太近了,眼光被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并不能正确看待两个人的性格、爱好、条件的差异,往往只看到了对方的外表,或某一特长。如果迷迷糊糊地把这种对对方的欣赏和好感发展成“来往过密”,那么,在短暂的新鲜和快乐之后,必定会有长期的烦恼和悔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想入非非上,必然影响学习和其它活动。十四五岁,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是学习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被感情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就好比,一棵果树,只幻想着采摘早熟的果子,在应该努力汲取营养的时期却忽略了对自身能量的储备,结果,错过了花季的营养吸收,怎么会有成熟季节的收获?这种所谓爱情,极可能会葬送了你的才能和前途。我认识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学生,他的班主任曾说过:“我们班如果只考上一个大学生,肯定就是他。”就因为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忘记了自己的志向,整天沉迷于感情的琐事,不思学习,结果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屡屡违纪,最后不仅没有考上学,还差一点被学校开除。可惜了一个原本很聪明、有前途的少年。

  你们年龄还小,社会阅历浅,社交范围还很小,视野窄,感情的萌动我相信是纯真的,但具有很大盲目性。将来走上社会,接触面广了,思想成熟了,肯定对感情会有完全的认识和理性的选择。回想过去,就会觉得少年时代的“爱情”是很幼稚的,白白花费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得不偿失的事。

  面对感情的波动,必须付诸理智,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理智

  战胜感情的冲动。在与男生接触时,要把注意力放在相互间学习、爱好等方面的交流上;同时注意有意识地扩大交友范围,在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开展广泛的、正常的男女生交往活动,避免只盯住某一位男生而造成“来往过密”。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娱乐、游戏、竞赛、讨论、小制作等。在吸收众多同学的优点的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建立起纯真的友谊。家长放心,老师也支持。

  当你接到某一男生的表示“友好”信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意志,经得起诱惑,克服虚荣心。让对方清楚地明白你的决心,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恐吓你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帮助处理了。大家想想,人的一生,要做、可做的事多着呢,你们是不是心中都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描画?除了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还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还承担着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祖国振兴,我的责任;事业有成,我的责任;家庭幸福,我的责任。我们的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学习。今天,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关于感情,请记住一句话:“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做个自强自立的女孩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话适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是我们的幸福,同时也要求我们付出更多。陈旧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存在,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女孩卓越的风采,才能体现出作为平等的新女性的价值。

  同学们大多数看过连续剧《还珠格格》,喜欢里面的小燕子,那个不喜欢学习,光会傻玩、傻闹、捅漏子的女孩,却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不愁吃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今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常常描写这样不经过自身努力、不需要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仅凭机遇就过上好日子的人物,还喜欢去强化一些柔柔弱弱的女孩形象。不要相信这些美丽的描画,更不要幻想自己是幸运的还珠格格。电视剧只是作为一种娱乐,用离奇的情节吸引人们,描写的只是一种美丽的梦想。

篇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篇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中学阶段,人在少年,无论身心发展还是人生发展皆处于关键时期,你们的健康成长无论对于人的一生还是对于祖国的未来来说都意义重大。健康,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两个与大家关系密切的话题:

  一、如何对待自己的烦恼

  二、如何对待与他人的矛盾

  先来看看小杨同学的烦恼:

  【案例】小杨同学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女生。家里有奶奶、父亲,母亲和姐姐,其中姐姐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不能劳动,且经常吃药,奶奶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母亲又不识字,所以全家就靠他父亲打短工挣钱维持,家庭经济很困难。她从小就很懂事,在小学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上中学时她来到了城里,可是由于家庭贫寒,加上学习也更吃力。慢慢地,她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有一次还听见同学们笑话她又黑又胖是个“女汉子”。渐渐的她就经常低着头,不敢看同学的眼睛,说话也很少,学习心不在焉,成绩越来越差。自己着急也很烦恼,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再生活中,很多同学都遇到了与小杨同学相似的烦恼:

  1.生理因素(如认为自己个子矮、太胖了、没别人漂亮等)

  2.学习因素(如认为自己反应慢、记性差、成绩差等)

  3.家庭因素(如家庭贫困、吃穿没别人好,父母离异等)

  4.失败经历(如考试失败、犯错误、比赛失败等)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确实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还因为我们进入了青春期,心理变得敏感脆弱了,以至于很多同学都会感叹:

  再牛的肖邦也奏不出我的忧伤!当我们遇到这些烦恼时怎么办呢?其实造成我们如此烦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它!

  看看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呢?

  有的人看到了美丽的少女,有的人看到了丑陋的巫婆,同样的一张图,看到的却不一样!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就会有不同的命运。一起来看看!

  【案例】我们都知道他是谁

  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荒野上的一座简陋的小屋

  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养活自己

  9岁,年仅35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15岁,开始上学

  23岁,竞选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习,但未获入学资格,工作也丢了

  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还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26岁,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他的心也碎了

  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31岁,争取成为国会候选人,落选了

  34岁,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又落选了

  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47岁,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又失败了

  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

  56岁,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遭开枪射击,15日去世。

  他,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努力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虽一生经历无数失败、挫折,却从来未放弃努力,最终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所以,同学们,有烦恼,对自己不满意也是有两面性的,它说明我们在成长,表明我们渴望自己优秀,它会是我们争取成功的动力,但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它,它会让我们处处怀疑自己的能力,学习做事缺乏信心,不爱和人交往,变得孤独忧郁,甚至会做出令人意外的破坏性行为,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烦恼,让自己

  变得快乐起来呢?下面就给大家传授一点秘诀!

  1.改变认知

  【案例】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是一位寒门学子。读高中时,为了省下一元钱的路费,他每周徒步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80多公里。有一年冬天,大雪封路,张保庆被困在学校里,无法回家去取下一周的口粮,正当为一周的生活发愁时,见到父亲满身皆雪地来到学校,说是专门为送白薯而来的,张保庆看着父亲一时泪如雨下,但他并不因此烦恼反而更加发奋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大学四年,他也全靠国家一个月18元钱的助学金才完成学业。

  张保庆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贫困而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他看来,贫困有时候也是一笔财富,是激发他学习的动力。由于这种良好的心理,使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终成才。

  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个学生,平时和同学们比的是什么?比的不是吃、喝、玩,比的应该是学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当你因为家贫、相貌、学业而烦恼时,不妨这样想:

  P:同学的富有是父母的血汗,不是他们自己的本领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已经很差了,只要努力一下就会有进步!

  2.广交朋友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独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看不起你,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看得起你自己!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

  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走路都拖拖拉拉的人,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半拍,而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的人,则表现出超凡的自信,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所以,请你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

  4.积极暗示

  【案例】“Yes,Ican.”

  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佛雷基经常在比赛前,在自己寝室的天花板上张贴一张写着“Yes,Ican.”的大纸,用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他说:“哪怕是受到对方猛烈的一击时,只要想到这几个字,身体里便会有一股奇妙的力量产生。”

  这就是自我激励,只要有信心,便会有超人的表现。

  最后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每天早晨对着镜子,面带微笑,做出最美的表情,告诉自己:“我很棒”!会越变越漂亮,越来越优秀呦!

  同学们,想一想,在大自然中你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你能说这两片叶子哪个更高贵?哪个更标准吗?同样的道理,这个世

  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哪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不必因为自己的家庭、相貌、能力而感到烦恼!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对待与他人的矛盾,我们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所是学校和家庭,最常接触的人是父母、老师、同学。他们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关爱,快乐。但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与他们产生矛盾所以我们与他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与老师的矛盾、与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与他们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刘某今年14岁,在学校期间,因未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而对该老师心生怨恨。一天,他从一个录像上看到放火行为,竟然心生歹念,也想学着录像中的行为去报复老师,于是就在一天晚上带上打火机等摸到老师家门口放起火来,后来因火情被及时发现扑灭而没有得逞。结果怎么样?结果当然是犯罪,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而这六年,他本来是应当在美丽的校园中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就是因一时冲动而不得不在监狱中度过。

  【案例】某校八年级学生孙某,一天,和一位外班的同学在课间操时因互相碰撞而争吵了几句,放学后孙某叫好朋友周某、王某一同殴打那位同学帮自己出气,王某知道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一边拒绝一边就离开了。而周某觉得不帮就属于不讲“义气”,不够朋友,于是就和孙某一起拦住这位学生。要这学生下跪道歉,那个学生不肯,他

  们就一人拿刀威胁,一人上前拳打脚踢还抢走了那位同学的50元钱,然后大摇大摆回家。那位同学迅速向公安部门报案,很快二人被抓获。虽然不到100元,但是由于二人是用暴力、胁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按照刑罚规定孙某被判有期徒刑4年,而周某也因为讲“义气”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这样真实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虽然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大多是青少年,大多是不讲原则、不讲是非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才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但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如何正确地处理与他人的这些矛盾,与他人产生矛盾改怎么办?我们分别来看

  1.与老师的矛盾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学生,既想得到老师的理解肯定,又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这样就产生了师生矛盾。作为学生,在师生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就更容易理解老师了,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2.与父母的矛盾

  调查统计表明,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认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15.2%,远高于学生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1.7%。

  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矛盾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孩子感到太大压力;而且又不注重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

  (2)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一方感情疏远,长期不说话,甚至产生反感。

  (3)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

  (4)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从而引发矛盾。

  (5)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限制外出和活动,父母往往是害怕孩子学坏了,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已经长出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

  (6)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是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

  针对以上矛盾产生的种种原因,我们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减少或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是什么脾气秉性,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

  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

  2.尊重理解是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尤其要讲求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3.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心情,让父母了解自己。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最后谈谈与同学的矛盾

  观察我们身边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与同学之间交往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小磨擦,小碰撞,面对这些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

  我们应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是难免的,当发生矛盾时,双方要保持冷静。在你和同学发生了争执时,不要一时昏了头脑,吵个脸红脖子粗甚至大大出手。冷静是处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我们变得理智。如果错在自己,要敢于承认,勇于道歉,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做不是“没面子”,而是在挣回面子。你大方地过去,诚恳地说:“我错了,对不起!”一场纠纷就会化于无形。如果错在对方,也没必要非要扭着劲等对方来道歉,你应该大度一点,“有理也要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学习生活,不是很好吗?

  (二)善于寻求帮助

  当矛盾发展到僵持激化甚至演化为校园欺凌的时候,不妨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求老师、家长、学校的帮助。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矛盾的双方从危机的边缘走过,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同学们,同学一场,那是缘分。同学关系是现在社会上最纯洁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来走向社会,谁都会遇到困难的,说不定我们会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呢!愉快地和各种人相处,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欢乐多多!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美好,忘记烦恼!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不是烦恼太多,而是我们心胸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生活的美好!快乐是一支歌,忧愁是一首诗。无论上苍给予我们怎样的待遇,生命总是美丽的!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消除自己的烦恼,化解与他人的矛盾,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谢谢大家!

篇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主讲人:王波

  一.理解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1.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三.什么是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是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心理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体发张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2.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就是纠结,是郁闷,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是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石头。心理问题有的能自行化解,如不能自行化解的,就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四,出现下列情况时,你应当想到心理咨询。

  (1)当在择业时需要准确判断自己的适应性时;

  (2)

  当某些事引起了你强烈的心理冲突,自己难以解决时;

  (3)当你心情烦闷,难以自拔时。一般这类常见的情况有过度抑郁或长期抑郁、神经衰弱、对某些事过度紧张焦虑等等。

  (4)当你人际关系中出现了问题,常与他人发生冲突时;

  (5)当你总觉得睡眠不好如失眠、做恶梦或者梦游时;

  (6)当你学习或生活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7)当你有明显不平常的感觉和行为时,例如,总感觉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总听到一个声音指挥、控制你??等等。

  (8)当你常会害怕一些并不可怕的事物,害怕花、害怕水、害怕笔、害怕看人等等。再如,脑子里总不停地想一些无意义的小问题,或者不停地洗手等等。

  (9)当你有一些古怪的性问题时;或对月经、遗精等问题有困惑时。

  (10)当你希望进一步改善自己性格时候。

  五.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一.建设要求

  学校咨询室应独立设立,相对固定。咨询室的建设要与新颁布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细则相适应,要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

  (一)名称的选择:应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能够易于接受的名称,如心语室、知心屋、谈心室、聊天室、心情吧等。

  (二)地点的选择:本着安静和方便的原则,尽量设在远离教学区和办公区的地方,便于形成一种安全、温馨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态的调试。

  (三)设备的配置: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影碟机、投影机、摄像机、收录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资料柜、舒适而且温馨的坐椅(沙发)、茶几、办公桌、钟表、饮水器具、面巾纸等。

  (四)环境的布置:整个房间的布置以简洁、温馨、舒适、安全,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为原则,房间达到一定的隔音标准。可以在墙上挂有“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心理健康标准”和温馨话语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心理咨询室中,增添心理活动区和阅览区,也可以单独建室。

  一是为学生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心理活动区(室)可根据辅导活动或训练活动的需要,配置一些设备,一般有地毯、学生坐椅、收录机、录音带(心理训练用)、音响、录像设备以及活动道具等。

  阅览区(室)应配置书柜、阅览架、桌椅、心理方面的图书、报刊和杂志等。阅览区(室)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心理辅导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五).心理咨询室必须有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职责。

  (六)、人员组成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至少有1名受过系统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咨询室人员还可以包括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以及热心于此项工作的其他教师、校外人员和学生志愿者。

  (七)、使用要求

  (1)咨询室应定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开放时间应符合求助者的需求,在开放时间内必须有咨询人员值班。

  (2)学校心理咨询室可以根据咨询室设置情况和求助者的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如:现场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3)全心全意为求助者服务,尊重并积极关注每一位来访者。未经本人或监护人的允许,不得擅自向其他人透露求助者的各种隐私,心理测量结果和咨询记录等;

  (4)在进行咨询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5)在咨询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求助者情绪,如遇特殊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人员汇报。

  (八)目前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厌学)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目的实现率低,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

  1.厌学的学生有哪些表现?

  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交白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

  2.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客观原因

  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1).学校原因。

  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课改,但目前好多学校,虽然素质教育声势“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更“扎扎实实”,片面抓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

  (2)

  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厌学的影响有两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和成绩,积极性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负性的师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消极情绪,把对老师产生的抵触情绪,带到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对中下生比较冷淡,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隔阂,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

  科也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教师教育的不当也是影响学生厌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讲课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其所教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完全照本宣科,完全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3)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能够在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养方式不当,对待孩子的学习不懂得如何疏导,而是一切唯分数论,造成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而是采用粗暴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主观原因:

  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学习动机的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不能够满足中学生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所以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二).兴趣转移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

  (三).学习无望

  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成功经验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信心,进而也会导致其厌学心理的产生,即这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绝望。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往往是自己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极少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就做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的结论,进而放弃了学习。

  (四).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以上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些客观因素我们左右不了,但我们能左右的我们要尽力去矫正。

  厌学的矫正方法。

  1.谈心:了解其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对症下药。

  2.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3.正确归因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过健康成长的路程。

  4.

篇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甚至还有听闻中学生自杀或者有暴力倾向的。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

  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是智力正常。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

  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65分非常高兴,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

  心理非常正常

  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资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四是精神病。如精神分列症等,这一类病人心理医生很难用心理疗法医治。一定要送到精神病医院交精神病医生处置。

  五、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1、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2、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3、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

  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四.建立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

推荐访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