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请客标准(4篇)

篇一:党员干部请客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公布日期】1979.11.13?

  【文

  号】中发[1979]83号

  【施行日期】1979.11.13?

  【效力等级】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作风建设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中发[1979]83号

  1979年11月13日)

  我们党的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一向具有艰苦朴素、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封建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特别是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和毒害,党内有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求私利,生活特殊,影响恶劣,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使党的威信受到损害。

  目前,我们党正动员和率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克服林彪、“四人帮”破坏造成的严重困难,向着祖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进军。在这个关键时刻,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自觉地以身作则,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起模范带头作用,与人民同甘共苦,这对于团结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德,搞好“四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着既反对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又反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并保证工作需要,对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的高级干部生活待遇,作如下若干规定:

  一、宿舍

  (一)一个高级干部的宿舍只能有一处,不得同时占用两处。调到外地工作时,应将原宿舍交回。家属不能随迁的,其宿舍另行安排。

  (二)宿舍的面积要有限额,由国务院作出规定。已工作的子女可以同住,如不能同住,其住房原则上由所在单位解决。

  (三)严禁利用职权,动用国家物资、人力,为个人建造单户住宅。宿舍的维修,由有关管理部门按制度办理。

  (四)已安排宿舍的,不准再占用宾馆、招待所;已经占用的,应限期迁出。凡拖延不迁者,其房费由个人自付。

  (五)高级干部逝世后,原配备的宿舍,在一两年内收回,对遗属的住房,另行妥善安排。

  二、房租和水电费

  (一)高级干部宿舍,除按规定附设的会客室(或办公室)免收房租外,其他用房按面积收取房租。对个人占而不用,别人也无法使用的房屋,原则上照收房租。

  (二)水电费自理,公私混用不能分别装电表、水表的,根据水电的实际消耗,按比例合理分摊。

  三、家具和生活用具

  (一)家具和生活用具,由个人自理;对确有困难的,由公家适当配备,按照规定收取租金。

  (二)凡高级生活用品,如电冰箱、电视机等,今后一律由个人自理。原公家已经配备的,一律按市价合理折价处理给本人。本人不要的,由公家收回,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无偿占用,化公为私。

  四、交通工具

  (一)汽车:部长以上干部,每人配备专车一辆。临时需要增加车辆,由有关单

  位派车。常务副部长、外事和公安部门副部长及65岁以上的年老体弱的副部长,根据工作需要,每人可配备专车一辆。其他副部长一般不配备专车,由所在单位根据需要,保证用车。家属子女单独外出不供车,因特殊情况必须用车的,按乘坐里程收费。

  (二)火车: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公外出,可乘坐火车包车;部长可乘坐火车软卧包房。上列人员除因特殊情况并经中央或国务院批准外,均不得乘坐火车专列。

  (三)飞机: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长因公外出,除因特殊情况并经中央或国务院批准外,均不得乘坐专机。

  五、服务人员

  (一)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宿舍,配备服务员、炊事员各一人。如因特殊情况必须适当增加者,应经过批准。

  (二)部长的宿舍,配备炊事员或服务员一人。如因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增加一人。原配备的警卫员取消。

  (三)65岁以上的副部长的宿舍,配备炊事员或服务员一人。

  (四)在上述规定人数内,本人愿意自雇服务人员的,由公家按规定发给自雇费。

  六、出差、出国和外出休养

  (一)高级干部外出视察和检查工作,不能携带家属子女和无关人员。凡有家属子女或无关人员同行的,其车、船、食宿费用自理。

  (二)高级干部出国访问,除礼节上需要带夫人者外,一律不准带子女亲属。

  (三)高级干部外出休养,可携带家属陪同照顾,但一般不得携带已参加工作的子女。

  (四)高级干部外出视察和检查工作或外出休养,除有关招待机关负责接待外,不得组织人员迎送;不得举办宴会、专场晚会和其他特殊招待;不得动用公款购送土、特产品。

  (五)伙食费和粮票按规定标准收交。

  七、文化娱乐

  (一)原则上不准为个人组织专场电影、戏剧以及其他文娱活动。如为个人放映电影,要收取影片租金。

  (二)除外事活动外不得在公共娱乐场所为高级干部设特座。

  (三)为高级干部集体放映电影一律售票,如放映不宜扩大范围的“内部参考影片”,子女不得入场。

  (四)有关部门组织的集体文娱活动,高级干部及其家属子女参加时,要同群众一样照章购票。

  八、不请客送礼

  (一)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

  (二)不得以试用、借用等名义,无偿占有或低价购买国家和集体生产的产品。

  (三)各部门各地区和生产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高级干部个人赠送物品。

  (四)在外事、外贸活动中,接受对方赠送的礼品,除价格不高的零星纪念品外,一律交公。

  九、(略)

  十、遗属的生活安排

  高级干部逝世后,对遗属的生活安排问题,由民政部制定具体办法,颁发执

  行。

  本规定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副书记,人大常委主任、副主任,政府省长(主席、市长)、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政协主席、副主席等高级干部。军队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由中央军委参照上述精神另行规定。

  关于退休的高级干部生活待遇问题,另行规定。

  上述规定,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高级干部应自觉遵守。今后凡违反规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错误严重,情节恶劣的,应给予纪律处分。

篇二:党员干部请客标准

  

篇三:党员干部请客标准

  

  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走样(共五篇)

  第一篇: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走样

  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走样

  大盘套着小盘上

  “酒桌办事”不改,公款吃喝难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本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浙江磐安一名科级干部说,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各地执行?八项规定?有紧有松,你不吃请,别人吃请,以后工作如何开展?”

  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

  此次采访,本刊记者的足迹遍及12个省市。据观察,会议研讨、检查评比带来的公款吃喝明显减少,但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

  一些地方干部坦率表示,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话虽不好听,却是实在话。

  江苏某县接待办主任说,上级部门分配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两拨人喝顿酒,酒醒

  后事已成”。近一段时期,纯粹“务虚”的接待少了,但跑项目、要资金的接待不仅没少,反而有增多趋势。

  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有时候电话汇报说不清楚,请上级来看一看、吃个饭,往往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加深彼此感情。

  “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上述财政局局长说。

  在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干部看来,“酒桌办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风难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说:“在中国,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

  山东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接待上级和外地领导时最难办,万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该有的项目和政策资金扶持也可能不给了。

  “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乡镇书记天天喝,只是来人不同拨。”广西桂林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说,如今招商引资是硬任务,各地优惠政策相差无几,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签订项目合同了。

  这名党委书记说,如今风声紧,吃喝明显少了。有群众问:书记,今天不吃饭,明天还吃不吃?“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办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下中国是“求人社会”,求人原因大体有三:资源少、有障碍、需关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围宽松、礼节得体、啥都能说、距离拉近的“酒桌办事”广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变?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遏制公款吃喝难以持久。”张宝义说。

  “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除了跑项目、要资金“必须吃喝”外,一些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风气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惯性,吃喝既被当作

  工作方式,也被认为是感情交流渠道。“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干部认为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喝酒少了,身体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有少数干部对饭局减少表示忧虑,害怕“淡了感情”,被“圈子”边缘化。

  广西一名县委书记说,以前整天都有人张罗吃饭喝酒,有时候确实感觉要不断请人和被人请,自己才有“存在感”。

  桂林一名乡镇干部说,在官场上,饭局是衡量干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天天有饭局,说明这个干部能量大、关系广,往往会被领导评价为“能力强”,受重用。如果一个干部没有饭局,说明他没什么关系,往往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很难被领导看中提拔。

  这名乡镇干部说:“现在饭局的负担少了,但心里的负担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来越小,今后怎么在官场上?混??”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坦言,他们衷心拥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中国是人情社会,请客吃饭由来已久,亲兄弟间还要请吃饭,何况是来了客人。“正常的公务接待还是需要的,我们反对的是奢侈的大吃大喝。”

  但各种接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有学者指出,政府官员的“优势”,部分体现在能够运用公款吃喝,可以混淆私人宴请和公务接待,可以小吃小喝也可以大吃大喝。这种优越感经年累月,演变成为一种潜在的官场文化。

  “干部怕吃喝又怕没吃喝,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有的干部和群众把公款吃喝当作摆谱、有面子的表现,实际上不是满足食欲,而是满足心理,深层次是文化因素,是积弊多年的潜规则。

  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献指出,吃喝之风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心态与市场经济交换机制,渗透到党内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来,导致请客送礼庸俗文化在干部中愈演愈烈,再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

  “部分干部对于吃喝的?心瘾?,已经是遏制当前吃喝歪风的?文化

  性障碍?。”刘献说。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还有一些干部,对于“横向”“纵向”各种吃请乐此不疲,他们的“酒桌办事”,主要目的是“拉帮结派,跑要帽子”。

  “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视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种办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喝酒。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树典型。”

  有的地方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公款吃喝歪风背后,是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有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选拔中,感觉有的就是提拔了“酒肉朋友”,提拔了“小圈子”里的人。对干部来说,机遇很重要,一晃可能机会就错过了,自然会利用吃喝送礼这样的“平台”维护一些关系,在关键时候“互相关照”。

  另一名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考核与选拔的导向仍以领导意见为主,下级占的权重不高,群众所占分量更小。如果这种局面不打破,酒桌就是一条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径”。

  刘献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中的民主测评推荐,范围很小,造成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吃饭喝酒成了沟通渠道,很多在公众场合不能说的话,酒桌上都可以说,说了虽然不算数,但意思都已经到了。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

  另有一些吃请,虽然未必用了公款,却同样浪费社会财富,侵蚀党风政风。

  受访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说,近年来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一些审批事项,缩短了部分办事流程,但各部门权力垄断、层层审批的格局未变,群众办事依然要靠“吃饭开道,喝酒提速”。

  江苏一家经营实木橱柜出口的企业总经理说,去年他计划在当地工业园区盖一座厂房,一打听全部手续办下来要盖22个章,如果材料齐全,盖每个章要7~15天。但实际耗时远远不止。比如他找供电部

  门签字,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多方打点后拖了半个月才办完。“我是当地民盟成员,人头熟,跑了4个多月盖完了章,一个朋友没这么幸运,跑了一年多才办完所有建房手续。”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中间有一条权力寻租链条。“原来的审批变成核准,再变成备案,看起来放权了,但收费并没减少。”上海一家民营物流公司董事长说,现在很多部门不是直接收费,而是通过服务外包。有的部门指定相关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比如白蚁防治、消防安全等,“合不合格没人管,只要交了高额服务费,就能通过审核。”

  这种“酒桌办事”,背后是正常办事流程阻塞,实际是行政权力滥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现在有一些中介专门替地方政府和企业跑项目、要经费,并从中间抽成,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也许很“合算”,但全社会成本呈几何级数增加。

  “不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酒桌办事”背后是权力之手伸得过长,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拥有行政审批权和大量财政资金,县乡一级为获得资金和项目,往往采用吃饭喝酒送礼等方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行政权力,公款吃喝即便风头被遏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吕艳滨说。□

  切断权力寻租链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权力寻租是公款吃喝背后的重要推手,国家应抓住改革时机,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斩断“酒桌办事”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遏制公款吃喝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中央要下大决心,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表示,在国外,市长不会天天被请吃饭,因为市长没有多少审批权力,主要职责是服务社会和困难群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受到全国上下一致拥护,国家应抓住时机推进政府机构

  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权力真正用于服务。

  其次,明确公共资源分配的标准,加强审计问责。减少政府手中资源,解决资源分配程序不公开、标准不明确以及问责力度弱等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下一步,应加大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审计,进一步消除公款吃喝的生存土壤。

  第三,遏制公款吃喝,眼睛要向下,更要向上。“吃喝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级掌握资源太多,给谁都可以,自由裁量权太大。在项目资金的利益驱使下,下级只能极尽所能迎合上级。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重点监管权力资源集中的部门,从根本上切断权力寻租链条。当前,纪委明察暗访公款接待浪费问题,往往处罚接待方,事实上,接待标准更多是由“被接待”的领导决定。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要重点关注“被接待”的人。

  第四,加强依法行政,用明规则遏制潜规则。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认为,如今公款吃喝已经蔓延成为社会行为和通行惯例,酒桌成为办公桌,“酒桌办事”潜规则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公开透明,用科学公平的明规则遏制“酒桌办事”的潜规则。□(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优化选人机制

  净化官场文化

  受访干部和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公款吃喝背后是异化的官场文化。国家应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破除不良官场文化的生存土壤,既戒干部“酒瘾”,更戒除其“心瘾”。

  用选拔干部的好作风选出作风好的干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田芝健认为,选干部不能搞“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容易造成干部“跑一跑”“找一找”来寻求机会。选拔干部应更多尝试顺应民意提拔干部,而不是由领导说了算。同时,在考核中应突出实绩,标准科学透明。江苏金湖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张锋表示,扭转异化的官场文化,用人是最有效杠杆。近年来,该县把干部考核的目标、程序、实绩全部在报纸上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具体量化指标为实绩占60%,群众评议占20%,领导评议占20%,全程公开透

  明,引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今年一季度,全县公款接待费用下降70%。“以前经常有干部借汇报工作请吃饭,如今这种情况几乎绝迹,因为选干部我个人说了不算,关键靠实绩。”

  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校正错位的“事业观”。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认为,干部的价值观错位扭曲是当前官场文化异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吃喝、消费、娱乐越来越向“老板”靠拢,对自己要求放松了,生活越来越奢靡,最后往往走向犯罪的深渊。当前,应重点加强对干部的三种教育,一是系统学习马列理论,二是培育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净化官场文化不能“一阵风”,必须持续真抓实干,防止“水过地皮干”。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认为,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严厉治理“慵懒散奢”四种问题,具体执行中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严肃惩戒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重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下一步,应把落实“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为民务实清廉”新风吹进每一个党员干部心中。□(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强化监督和惩戒机制

  记者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39%的党政干部认为“出现公款违规消费最大的原因”在于“监管不严、处罚不力”。基层干部和专家指出,下一步推进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宜切实加强监督和惩戒的机制建设。

  一是重视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监督,相关制度规范宜避免“禁小不禁大、禁低不禁高”。江苏无锡市副市长赵志新认为,党的约束性纪律和制度的建立执行,最根本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其违反规定要得到比普通党员和群众更为严厉的惩罚。另外,只有单位一把手重视了,基层才会重视,反对浪费的制度才会得以执行。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公务接待违规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建议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将地区或单位“三公”消费作为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规定,任期内“三公”消费超标的地区或单位领导不得升迁。

  二是要有牵头部门,并整合监督职能,形成监督合力。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六宝认为,应完善公务接待厉行节约的监督体系,对于如何鼓励公众监督、受理举报信息、及时展开审查、公布调查结果等,应权责明确的职能部门承担,同时应有牵头部门,比如纪检监察机关等。

  浙江温州市纪委书记陈晓明认为,要抓监督,财政、审计、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办等部门应联合作战,分别从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党员干部监督等方面形成合力。

  三是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化监督。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当前要调动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对公务消费进行监督的积极性。日本从1994年起,陆续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使得日本公款吃喝的现象很少。

  四是加强惩戒力度,放大警示作用。社会各界认为,当前不少地区将公款大吃大喝定性为职业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或者党风政风问题,对公务接待违规违纪的处罚难有惩戒实效,“打击不力”反倒助长了公款吃喝风。陕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郭永平说:“抓住了光批评、光做检查没有用,关键是要处理,抓一批反面典型,震慑效果就出来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四菜一汤”标准缘何走样

  公务接待没有标准或有标准不科学、不统一等情况,留下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随着“反对浪费”呼声渐高,作为当年公务接待的一条标准,“四菜一汤”屡屡被基层干部群众所提及。

  然而,本刊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由于缺乏刚性细则和可操作性,“四菜一汤”逐渐出现标准走样现象,并未对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起到应有效果。

  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当前宜深入调研,制定科学、有可操作性

  的公务接待标准,并强化执行力,以减少公务接待中的奢侈浪费。

  花招不断

  “四菜一汤”的说法由来已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宴标准。本刊记者在多个省市采访数十名各级党政干部发现,大家普遍知道“四菜一汤”的说法,但到底是否作为一项硬性制度约束,有无相关具体的规定,几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在基层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很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安徽某县纪委书记说。

  记者综合东中西部干部反映的情况发现,“四菜一汤”至少出现三种标准走样现象。一是数量不变而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原本应是出于节约而上的普通菜肴,在很多地方就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极尽奢华。

  二是玩“大盘套小盘”的数字游戏,乍一看是“四菜一汤”,四个盘子,然而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头再套小盘子,小盘子装的都是不同的菜,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

  三是上菜时玩花招,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过之后撤掉再换一轮,反正最终保证餐桌上永远都是四个菜、一个汤。

  江苏扬州市委常委、纪委张书记认为,这些标准走样现象,从形式上看没有超过“四菜一汤”范畴,实际上却都是大大超标,违背出台“四菜一汤”标准的初衷。

  造成“四菜一汤”标准走样的原因,除了一些地方干部大吃大喝的主观因素外,主要在于这一制度没有具体执行细则,缺乏可操作性。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延杰说,到底什么是“四菜一汤”,多少人吃,多少荤多少素,上什么菜,都没有标准,没人能说明白,归根到底就是标准太模糊、缺乏指导性。

  浙江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蒋儒标认为,没有可操作性就没有生命力,“四菜一汤”在不少地方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制度、标准要科学。

  当前各地区从省到县纷纷出台转变作风的措施,蒋儒标建议,一定要防止仓促行事,“出台的政策乍一看很严格,但最后执行不下去,流于形式,沦为笑柄,最后反而损害公信力。”

  标准随意

  “四菜一汤”走样,是公务接待标准随意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多地采访中,总结出当前公务接待标准的若干特点。

  一是没有标准。河北一位基层政府接待负责人说,一些地区缺乏严格的接待标准,来什么客人按什么标准接待,一般都是领导随口安排,比较随意。

  二是有标准但不科学,没办法执行。比如出差住宿标准,很多地方是按照多年前制定的处级以下干部每人每天150元的标准执行,但这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根本没办法住宿,最后成为基层接待埋单的借口。

  三是有标准不执行。一些地区有接待标准,但为了迎合上级,经常破格、超标接待。河北省保定市一位干部说,其实很多地方对酒水规格、人均餐费、陪同人数等都确定了标准,但在实际中很多都不按标准执行。一些干部说:“如果是掌握权、掌握钱的上级单位领导来了,你敢不按好的标准接待?”

  四是地区差异造成的标准不统一。张跃进说,比如在沿海地区吃海鲜和在西藏吃牦牛肉,都不算奢侈,但要在西藏吃海鲜和在沿海吃牦牛肉,可能就算奢侈了,这样的标准怎么认定是个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区明确公务接待标准但标准差别大。例如,河北某县2005年将接待标准具体到人,定为科级40元、处级50元、厅级60元、省部级70元,而西部地区一个贫困县接待厅级干部标准为每桌5000元,处级干部每桌3000元,二者相差巨大。

  山东某市纪委刘副书记说,接待没有标准或有标准不执行、不统一等情况,会在基层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导致地方接待攀比、浪费等现象屡禁不绝,处理不好将削弱“八项规定”在基层的执行力和生命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尽快有章可循

  不少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表示,此次中央“八项规定”没有简单重提“四菜一汤”等标准,是与时俱进的考虑。

  他们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对浪费的严格要求已经初现成效,当前正处于向纵深推进、构建长效机制的紧要关头,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首先,深入实际调研,科学制定“标准”。基层普遍反映,反对公务接待中的浪费,亟需有一个全国性、全新的公务接待标准。

  江苏扬州市委副秘书长许德奎说,从长效机制角度讲,反对浪费要有科学的制度体系,最好按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标准进行制度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人均用餐标准、陪餐人数等作出硬性要求。但标准制定不能一刀切,具体以省为单位还是以市为单位,如何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要做充分深入的调研。

  其次,适时动态调整,符合实际情况。受访专家说,对一些过时的、明显偏低的接待、报销标准要进行调研,作出适当修订和动态调整,使之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地方财政干部建议,对于出差报销标准等,可以考虑按照地区分类,以适应当地物价水平。

  再有,明确监督惩戒标准,增强处罚的刚性。陕西省纪委训诫室主任王文艺认为,由于没有明确细则,什么是大吃大喝,什么是正常的公务接待,没有认定标准,目前主要靠主观评判和自由裁量。同时,不少地区对大吃大喝的监督惩戒,有的采取内部检查方式,有的则对社会曝光,标准也不一样。

  陕西高陵县纪委副书记张军祥说,对接待浪费的监督惩戒没有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八项规定”的执行力和威慑力。应根据具体统一的罚则,严肃处理一批干部,增强震慑力,回应群众期待。□

  揭开公款消费“画皮”

  除了用各种手法套取财政资金,有的政府部门还把接待消费转嫁给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企业,实际公款消费远多于财政划拨经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本刊记者拿到的某旅游城市接待办一份“诉苦”报告称:2012年共接待副厅以上干部3000多批次、5万余人次。今年1、2月,虽然

  接待量明显下降,但仍远远高于周边地区,接待经费压力很大。

  在多地走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地方和部门由于经费少接待多,实际公款消费远多于财政划拨经费。为了应对接待压力,有的企事业单位一方面通过虚增项目、搭车捆绑、寅吃卯粮等方式变相增加接待经费,另一方面让相关单位企业为吃喝埋单,衍生腐败浪费。

  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遏制公款消费,不仅要加强财务检查等体制内监督,更要强化公众、媒体参与的体制外监督。

  “体外循环”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少数政府部门并不是有了经费才消费,而是从其他渠道找钱。其手法众多,但不外乎作假套钱,权力寻租,在既定公务经费外动手脚。

  一是虚增项目,虚加人数。温州某部门工作人员说,单位印刷、制作宣传品、宣传资料等经常虚开数目,实际印制资料5000份,但开出发票、上报财政的数目是8000或1万份,套出资金作为招待费或单位福利费。“反正这些宣传品是发到社会上去的,发了多少谁也不知道,无法查证。”

  更为普遍的做法是,有的单位将会议规模“扩大”、规格“提高”,虚报增填会议天数、人数、房间数和房间等级等,将资金套出来作为招待费。桂林一家单位办公室负责人说,有时单位不直接提钱,而是将之留在宾馆,作今后的招待费使用。出于利益考虑,酒店一般都乐意予以配合。

  二是搭车捆绑,鱼目混珠。江苏某县接待办工作人员透露,在上报下年度预算中,除批准的接待费外,经常在其他项目中增设招待费开支,如人员培训、扶工兴贸、旅游文体、招商引资、项目论证、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等,以“搞这些项目也涉及招待”为由,将招待费搭在这些专项项目中列支。

  浙江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有的单位接待上级部门来的领导,客人实际已支付了住宿费,但接待单位又重开住宿发票,将资金转出来用作招待费,或为部门或个人的消费埋单。

  三是“寅吃卯粮”或“卯吃寅粮”,分散消费、集中报销。南京

  一名餐馆老板说,政府部门的消费很“爽快”,但结账往往滞后。有的单位当年接待费超支时,经常将超支款挂账处理,延迟半年至一年结账。有时消费严重超支,有的部门甚至延迟两三年才能完全结清消费账目。

  上海一名机关干部说,为了冲抵公款消费,有的单位开了会要隔一段时间结账,期间把其他接待费“挤”进去,与先前的会议费用一起并账处理,借此将接待费抹平“消化”。

  除了用各种手法套取财政资金,有的部门还把接待消费转嫁给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企业。江苏一家旅游运输公司总经理说,“政府是狼,企业是羊”,公款消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的政府部门不仅平时吃拿卡要,开会也要企业赞助,到了年底,还要求企业送锦旗。企业为了在打交道时获得更多“方便”,往往有求必应。“说白了,公款消费,企业埋单,最终花的还是国家的钱。”

  加强系统监督

  本刊记者对300多名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公款违规消费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制度漏洞、处罚不严和法不责众,占比分别为42%、39%和14%。

  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政府应从三个方面防堵制度漏洞,加强对公款消费“体外循环”的监督。

  第一,防堵财务制度漏洞,压缩违规违法空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当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实报实销制度存在漏洞,事前预算缺乏,事后监督力度不强。只要领导签字认可,财务审查往往“你好我好大家好”走过场。

  刘尚希建议,针对基层出现的各种财务违规违法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第二,公款消费要设定“高压线”,更要通上“高压电”。多位政府内部人员认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是公款消费的集体获益者,财政、审计、纪委等监督部门往往会“放一马”,很多账目不是查不出,而是不想查出。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总监孔令戟认为,跨国公司对财务不

  诚信行为的处罚非常严格,所以很少有人敢在财务上做手脚。以IBM公司为例,一个财务总监曾经因为下属吃回扣,不仅被公司辞职,还被要求永远不准进入计算机和金融领域。一旦违反,IBM将发起诉讼。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做法,一旦发现财务违规违法行为,除了惩罚性赔偿,更要永远剔除出公务员队伍,以提高财务违规违法成本。

  第三,科学设定公务经费,严防资金“体外循环”。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原高级审计师马彦超认为,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公务经费的多少应根据当年的考核目标来确定,即“做多少事花多少钱”。如果盲目追求“三公”经费缩减,表面看经费减少了,实际上大量处于“体外循环”,更加难以监管。

  马彦超说,各级政府应根据考核任务,科学设定各部门公务经费,不仅要考察钱是怎么花的,更要监督花钱产生的效果。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从实际查处情况看,公款消费“体外循环”背后往往隐藏权力寻租,仅靠体制内力量监管难度很大。国家应积极发动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监督各类公款消费行为,重点斩断资金“体外循环”的利益链条,以全面规范公款消费行为。□

  “禁酒令”如何刹住“饮酒风”

  “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套严格细致的内外部监督惩戒机制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各地为遏制公务接待中的吃喝浪费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禁酒令”狠刹“饮酒风”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对厉行节约的监督惩戒制度化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了根治基层单位工作日午间饮酒的顽疾,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作出探索。2011年初,山东邹平县下发《关于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的规定》,要求在全县党政事业单位实施中午“无例外禁酒”,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无论什么情况均不得在工作日中午饮酒。

  “禁酒令”实施两年多来,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邹平县纪委副书记张汉冰说,“禁酒令”减轻了酒桌负担,照顾了干部身体,提升了政府形象,深得人心,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山东省滨州市民意

  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邹平县群众对当地公务人员工作作风的满意度从上年的88分提高到91分。

  2009年11月,江苏赣榆县出台“五不准”禁令,第一条便是“不准工作日午间饮酒”。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禁酒令”颁布3年多来,赣榆县当地干部对工作日午间禁酒已经从不以为然到习以为常,政府办事效率和干群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此外,禁酒也为财政减负不少,禁酒后赣榆县各机关单位招待费用同比下降近1/3。

  河南信阳市“禁酒令”已实施超过6年,经历了从一开始有纪律严查“不敢喝”,到下午要上班“不愿喝”,再到形成生理习惯“不想喝”的过程。当地基层干部坦言,“信阳酒风”到“信阳作风”的转变,“禁酒令”功不可没。信阳“禁酒令”督查组的工作人员说,刚实施的第一年,全市查处了400多人,现在差不多3个月才能抓到一个违反“禁酒令”的,还都是在边远县乡。

  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尽管有少数干部对“禁酒令”持保留态度,认为饮酒是饮食文化的重要构成,禁酒显得不近人情,但绝大多数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工作日中午禁酒表示支持。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长石炼村村民宋道锋说,“现在下午去政府办事,看不见红脸干部,也不用连着跑几趟了。”

  多地“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套严格细致的内外部监督惩戒机制。这套机制确保禁令化身“紧箍咒”。

  在邹平县,多个委办局自上而下签订了“禁酒令”责任书,对在工作时间、工作日、值班和执行公务时等五个时间段和情形下严禁饮酒作出明文规定。违反规定的,轻则取消评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处理。

  “我们加大对禁酒情况的明察暗访力度,纪委、公安、财政、媒体组团去查。一是大面积、全方位检查,成立几个工作组分头行动;二是集中突击检查,比如1:30上班,我们不打招呼1:20去检查,将所有人集合起来,带着测酒仪去检查,看有没有喝酒的;三是聘请社会监督员,去年就聘了30个,有退休老同志、有农村的、有企业的,监督员不公开身份,发现情况直接向纪委反映。”邹平县纪委副书记张

  汉冰说。

  赣榆县用严格的检查和严厉的处罚,让基层干部摒弃了侥幸心理。赣榆县纪委副书记胡勇介绍,三年多来全县共有近20名机关工作人员因违反“禁酒令”被处理,其中有县级主要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也有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他们有的是在突击检查中被发现,有的是被群众热线举报并经证实。

  本刊记者在赣榆县《纪检监察工作通报》上看到,2010年3月31下午,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徐某拒不接受县机关作风建设督查组测酒检查,被免除职务;4月12日中午,金山镇计生助理张某饮酒,恰逢督查组前去检查,尽管逃到邻近的山东,但最终还是被处以行政撤职。

  对于信阳“禁酒令”何以坚持6年,信阳市市长乔新江表示,“禁酒令”保持生命力得益于机制保证,有制度、有督导、有追责、有曝光,在作风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先有明文规定,后有持续不断的检查问责,形成了实实在在的约束和威慑力量。

  “信阳专门成立了三个督导组,并被授予?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可以随时入场检查,即使市委常委会也不例外。在信阳,规定和文件不再是纸面文章,而是化为指导干部行为的指南针和紧箍咒。”乔新江说。□(此组报道作者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凌军辉王骏勇代群席敏任峰叶超陆文军方向禹倪元锦)第二篇:公务接待四菜一汤走样: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公务接待四菜一汤走样: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高档白酒“退烧”、奢侈餐饮“遇冷”、政府采购逐步面向“国货”??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一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款浪费有所收敛。

  近来,许多地方和单位公开了政府采购、预算等“财务账本”,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暗藏不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数字游戏”。

  所谓的“节约预算”“四菜一汤”

  比如说,一季度公布的政府采购“节约成绩单”,一些单位宣称自己节约了10%以上。但记者注意到,这种“节约”有时候是基于“实际采

  购花费少于预算金额”得出的结论,并非“真正节约”。

  一位长年负责政府采购的内部人士披露,就像买电脑,预算1万元,最后只花了8000元,看起来“节约”了2000元,但实际上比市场价还多花了1000元。

  “以所谓的预算价格作为‘标准’,而不是以市场价格进行评价,显然是一种虚假节约”。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申报预算时,有时会在配置、数量、价格等方面打下埋伏甚至虚报,为采购之后的“数字节约”预留空间。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曾对4个省主动公开或按要求公开的11万多件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进行比价调查,发现近八成商品高于市场价,其中高出30多倍的有22种。最极端的例子是,一台台式电脑市场价不过2000多元,而政府采购价达9万多元。

  广州近日公布实施了一年多的公车改革成绩:一辆车一年可节约5000元。然而在今年的财政预算里,公务车运行费用标准却并未改变。再比如,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务接待的餐桌上,“四菜一汤”的就餐标准开始回归。但有的地方“走样了”,用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报销虚列支出,账目瞒天过海

  一位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下账”,有的单据写上“冠冕堂皇”的项目进行报销,是惯常的操作手法。

  湖北省纪委调查发现,目前个别地方及单位仍有顶风违纪、公款浪费的现象,例如商务厅以“虚构”的全省商务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名义,在一家大酒店开具77600余元的会务费发票并报销。

  “有的部门设有自己的小金库,先用假名目把钱报销出来,以备他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透露说。

  在已公布的2013年部分地方预算中,“其他支出”或“项目支出”比重很大,而难做手脚的“基本支出”则份额很小,财政公开避重就轻、虚头巴脑。

  广东省体育局公布的2013年预算支出超过3亿元,分别有“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和“其他支出”三个子项目,其中“其他支出”占九成,而此项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

  广州市质监局2013年预算原本56页,但只在网站上放了一晚上便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46页的新版本。而消失的10页恰恰是“有信息量”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吕艳滨认为,表面看公开了一些信息,要么是“窄口径”的公开,要么将敏感信息“虚化”,一些有内容的“三公支出”化身会议费、科研费、培训费,或打包成为“项目支出”掩人耳目。

  公开花费细节,打造“廉洁政府”遏制公款浪费、减少政府行政成本有必要建立政府公费支出的绩效评估机制。吕艳滨认为,应尽快补齐这一行政管理“短板”,让每一笔钱都花得值。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增科指出,反对铺张浪费需要顶层设计,建立透明公开的公共财政制度,充分公开细节,让复杂的数据变为易懂的“通俗读本”。

  同时,还应建立可操作的强制性标准和细则。比如公务接待人均花费多少、能上多少菜、不能上什么菜,有明确标准;办公配备包括电脑型号皆有具体标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建立完备的标准和制度,公开花费细节,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这样才能给公款消费套上“紧箍咒”

  第三篇:公务接待四菜一汤走样:用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公务接待四菜一汤走样:用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高档白酒“退烧”、奢侈餐饮“遇冷”、政府采购逐步面向“国货”……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一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款浪费有所收敛。

  近来,许多地方和单位公开了政府采购、预算等“财务账本”,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暗藏不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数字游戏”。

  所谓的“节约预算”“四菜一汤”

  比如说,一季度公布的政府采购“节约成绩单”,一些单位宣称自己节约了10%以上。但记者注意到,这种“节约”有时候是基于“实际采购花费少于预算金额”得出的结论,并非“真正节约”。

  一位长年负责政府采购的内部人士披露,就像买电脑,预算1万元,最

  后只花了8000元,看起来“节约”了2000元,但实际上比市场价还多花了1000元。

  “以所谓的预算价格作为‘标准’,而不是以市场价格进行评价,显然是一种虚假节约”。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申报预算时,有时会在配置、数量、价格等方面打下埋伏甚至虚报,为采购之后的“数字节约”预留空间。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曾对4个省主动公开或按要求公开的11万多件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进行比价调查,发现近八成商品高于市场价,其中高出30多倍的有22种。最极端的例子是,一台台式电脑市场价不过2000多元,而政府采购价达9万多元。1广州近日公布实施了一年多的公车改革成绩:一辆车一年可节约5000元。然而在今年的财政预算里,公务车运行费用标准却并未改变。

  再比如,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务接待的餐桌上,“四菜一汤”的就餐标准开始回归。但有的地方“走样了”,用山珍海味弥补“数量不足”。

  报销虚列支出,账目瞒天过海

  一位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下账”,有的单据写上“冠冕堂皇”的项目进行报销,是惯常的操作手法。

  湖北省纪委调查发现,目前个别地方及单位仍有顶风违纪、公款浪费的现象,例如商务厅以“虚构”的全省商务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名义,在一家大酒店开具77600余元的会务费发票并报销。

  “有的部门设有自己的小金库,先用假名目把钱报销出来,以备他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透露说。

  在已公布的2013年部分地方预算中,“其他支出”或“项目支出”比重很大,而难做手脚的“基本支出”则份额很小,财政公开避重就轻、虚头巴脑。

  广东省体育局公布的2013年预算支出超过3亿元,分别有“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和“其他支出”三个子项目,其中“其他支出”占九成,而此项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

  广州市质监局2013年预算原本56页,但只在网站上放了一晚上便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46页的新版本。而消失的10页恰恰是“有信息

  量”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吕艳滨认为,表面看公开了一些信息,要么是“窄口径”的公开,要么将敏感信息“虚化”,一些有内容的“三公支出”化身会议费、科研费、培训费,或打包成为“项目支出”掩人耳目。公开花费细节,打造“廉洁政府”

  遏制公款浪费、减少政府行政成本有必要建立政府公费支出的绩效评估机制。吕艳滨认为,应尽快补齐这一行政管理“短板”,让每一笔钱都花得值。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增科指出,反对铺张浪费需要顶层设计,建立透明公开的公共财政制度,充分公开细节,让复杂的数据变为易懂的“通俗读本”。

  同时,还应建立可操作的强制性标准和细则。比如公务接待人均花费多少、能上多少菜、不能上什么菜,有明确标准;办公配备包括电脑型号皆有具体标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建立完备的标准和制度,公开花费细节,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这样才能给公款消费套上“紧箍咒”。(“新华视点”记者刘元旭、周琳、陆文军)第四篇:四菜一汤学问

  个人学习的四菜一汤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个人学习同样如此,学习的方法众多,而侧重点和所取得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个人学习的四菜一汤

  鱼香肉丝:“鱼香肉丝”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而烹制菜肴时的泡椒,俗称“鱼香”,是该菜的根本,只有“鱼香”好,“鱼香肉丝”才能味道纯正。正如学习的心态一样,只有正确的心态,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

  个人学习的鱼香肉丝——学习的四种心态

  世界成功学之父卡耐基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你的生活是由你的心态造成的,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有什么样的选

  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我们无论做什么,要想获得事业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

  1、空杯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就是归零、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的心态。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的。而只有空杯的心态才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成长。空杯的心态就象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

  2、积极的心态:俗话说,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总是一片沙漠。所谓积极的心态是指鞭策自己、战胜自己的心理素质。事物永远是阴阳共存,好坏并进的。而积极的心态可以使我们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极的心态则反之。

  3、舍得的心态:舍与得是一种因果关系,而其关键在于舍,也就是学会放弃和选择。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而只有拥有舍得心态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4、坚持的心态。有句名言说:伟大的成功者,是那些在多数人因失败而摘下头盔时,仍勇于抵抗的人。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败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也许我们唯有不曾挫败的一次,就是我们终于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次!而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个人有没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有没有不服输的精神,只有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自己我、超越自我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了成功!

  宫爆鸡丁:宫爆鸡丁又叫宫保鸡丁,是以急火爆炒而成的一味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川名菜。相传此菜是因清末四川总督丁宝桢首创和因他喜爱吃此菜而得名,丁宝桢对烹调十分讲究,在山东为官期间,曾调用厨师达数十名,他常告诉家厨:“做菜要精细,不能落俗套”,而也正是这种创新思维,才产生了宫爆鸡丁这道名菜。

  个人学习的宫爆鸡丁——创新思维的五种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思维可分为下面五种形式:

  1、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时,大多数人习惯于一个A→B的过程,而逆向思维却是从目标倒推回来,主动寻找条件的一种思维方法。这一点在证明几何题和初级逻辑代数题时经常用到。

  2、反向思维:当别人都从正面考虑,很难达到目标,这时,我们若能从反面思考,可能更容易得到结果。数学解题法中的反证法就是反向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

  3、横向思维:比较不同事物的相通之处,得到启发和借鉴的应用。应用在现代营销学中,经常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4、心理思维:结合创造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找出产品与消费者的共鸣点,切入市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现代广告创意中经常应用。

  5、周边思维:随时随地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泛借鉴、应用。在产品设计上,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同一种商品体现出多种用途,给产品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魅力。

  麻婆豆腐: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在四川成都北门外的郊区有个叫万福桥的集市,每天的早晨,客商们都到这里聚集购物。附近有一市民名叫陈盛德与他的妻子在这个集市以卖便饭和茶水为生,因他妻子的脸上有几颗星星点点的麻子,人们便习惯地称她麻婆。麻婆会做一手好菜,特别是她做的豆腐,远近闻名。麻婆豆腐最讲究的是配料下锅的先后顺序,而阅读也是一样,好的阅读习惯将使我们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个人学习的麻婆豆腐——五步阅读法

  彼得·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而近年,在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这种五步读书法,最早出现于美国衣阿华大学,后来,美、英和欧洲各国都普遍采用。国外一些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五步读书法过程如下: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

  题目上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二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温故而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回锅肉:回锅肉源于民间祭祀,系将敬鬼神、祖宗的供品在敬献之后拿来回锅食用,久居异地的四川人,每当回到四川,山珍海味可免,而回锅肉不能不吃。该菜最大的特点在于“回”字,同样,学习也应是一个分享和回馈的过程,而倾听正是分享和回馈最好的方法。

  个人学习的回锅肉——倾听的十大技巧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几语,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认识这些音符,那就应该去倾听。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要感受这海之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倾听,下面的倾听十法也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1、消除外在与内在的干扰: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才能

  掌握对方的肢体语言,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

  2、鼓励对方先开口:营造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遁词。

  3、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的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了。

  4、非必要时,避免打断他人的谈话: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枝微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

  5、听取关键词:透过关键词,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以及说话者对人的信任。另外找出对方话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如何响应对方的说法。6、反应式倾听:是指重述刚刚所听到的话,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好处在于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够掌握对方的重点,让对话不至于中断。

  7、弄清楚各种暗示:很多人都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觉,他们往往会运用一些叙述或疑问,百般暗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感受。

  8、找出重点:只要我们不再注意各种枝末微节,就不会因为没听到对方话中的重点或是错过主要的内容,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或者做出错误的假设。

  9、暗中回顾:当我们和人谈话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有几秒钟的时间,可以在心里回顾一下对方的话,整理出其中的重点所在,并提出自己的结论。

  10、接受说话者的观点:如果我们无法接受说话者的观点,那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而且无法和对方建立融洽的关系。

  老鸭汤:相传是清末宫廷御厨刘之义将御膳老鸦汤传入民间,后经

  民间不断改进,使汤味愈加鲜美。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验,而也正是在这个“做中学”的过程中,老鸭汤才成为了川菜中经典的一道名菜。个人学习的老鸭汤——体验式学习

  “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当全球企业界的教育培训机构力图寻找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方式时,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效果持久的优势照亮了渴求者的眼睛。

  第五篇: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班主任的“四菜一汤”[推荐]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班主任的“四菜一汤”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走上台来请允许我说两个谢谢。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搭建这个交流的平台,然后是谢谢领导和同仁们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井然有序、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班集体,是我们每位班主任的追求。我在实现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要想干好班级工作离不开“四菜一汤”。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第一道菜:有颗平常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平常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诱惑。在权力纷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处处有“诱惑”,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守住清贫、甘愿过平淡的生活,避开那些名利之争、远离那些勾心斗角。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与富足的尺子不是金钱而是平平常常的心。更何况“知足者长乐”!当然我们可以时常做一做腰缠万贯的美梦,偶尔想一想飞黄腾达的荣耀,但时刻提醒自己“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其实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名好教师做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不管学生的家庭富贫、成绩优劣,只要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以一颗平常心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好多班主任在工作时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分析评价,在处理问题时心有所偏,发生不公平现象。比如,对同样的错误,犯在优秀生身上或自己喜欢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就网开一面从轻处理;如犯在待优生或自己讨厌的学生身上,则往往穷追猛打严肃处理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因此班主任的平常心是保持头脑的冷静和理智,能公平公正的处理学生问题的关键。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个班集体以班主任为核心,存在着许多种关系。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所关联的人都通过自己的网络将自己的利益或信息反映到班主任这里,以谋求班主任的照顾。而班主任要想在建设好班级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只有班主任心底宽广、大公无私,任课教师才能团结合作,领导和家长才能信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总而言之,班主任只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怨天尤人、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栉风沐雨的关心教育学生,就能管好班级这个“家”。

  第二道菜:刚柔并济。

  十年前,刚刚毕业的我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那时正好赶上新课改,用新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我,把平等、民主、自主、合作等新理念运用到了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可谓“洒向学生的都是爱"。然而,我所管理的班级不到半年就乱成了一锅粥。经年级主任对我这个班进行“会诊”,我才明白自己管班的症结:爱而不当,严而无格,缺少刚柔并济。从此,我铭记住了“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俗语且在管理班级时,制定了一些刚性措施,对违纪行为,必须依据班规进行坚决处理;同时也有柔性措施,对学生的错误,耐心引导,春风化雨。(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咀嚼出了“刚”与“柔”的真正内涵: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宽容,一种真爱,一种魅力。多年的管班经验告诉我,人无刚则不能自强,不能自强则不能成功;人无柔则没有亲和力,没有亲和力则会陷入孤

  立。也就是缘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用真情去感召,用制度去约束,适时评价,树立先进典型,平抑不良倾向,爱在该爱时严在当严处。比如,我班学生尹聪聪失去了双亲,与她八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我心疼她,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亲自给她的奶奶买过药,给她买过辅导书。有一次,她借给她奶奶看病为由,竟然旷课一下午去已辍学的同学家玩。这事我知道后按照班规严肃处理。她后悔莫及,哭着向我求情,我只能告诉她“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吃一堑长一智吧。这也是我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原因吧。

  总而言之,班主任如果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班级管理便会游刃有余,有所成就。

  第三道菜:治班有方。

  干好班级工作靠的不是班主任的严打、柔骂,而靠的是治班的好方法。所谓好方法就是既遵循了教育规律又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建设和谐发展的优良班集体的良方妙药。比如:

  1、谱好新班建设“三部曲”。

  当我每接任一个新班,我马上奏响下面这“三部曲”: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第一部曲:优选并培养班干部。通过举行人人参与的班委会成员竞职演讲活动,选出自己的得力助手,然后用一星期的时间对班委会成员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执政。

  第二部曲: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人管人,管死人;制度才能管人。”我以总导演的姿态,主动与班干部一起商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班方略。我和班委会成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2009班规班约》、《岗位责任制》、《班级奖惩制度》等等。这些出台成文,放在班长处存放。管理班级,让制度说话。且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严格执行。这样生生心中有杆“秤”,班主任想不公平也不行。

  第三部曲: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目标是方向,指引学生天天向前冲。我现在带的这个班的目标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学会,四个自我,五个大爱。一个中心——学习;两个保障——纪律和安全;

  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四个自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五个大爱——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劳动,爱学习。

  2、唱好育人“四首歌”。

  教师的任务是先育人后教书,而班主任更是育人的先锋官。在我的教育理念里“我允许自己的班里有‘笨蛋’但绝对不允许出”坏蛋“。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坚持唱好下面四首“育人”歌:《爱的奉献》——教会学生爱别人,懂得互助;《感恩的心》——教会学生感激万事万物,懂得感恩;《爱拼才会赢》——教会学生为自己的多彩人生奋斗,懂得自助者天助;《我的未来不是梦》——激励学生立志做个大写的人。

  3、用好批评“五变刀”

  每当我看到我们学校的后勤人员在校园里修枝疏芽时,我就想到了作为教师的自己。.学生也如园中的花草树木,我们赏识、夸奖他们就是给他们浇水、施肥,而我们批评甚至惩罚他们是给他们剪枝修杈。园丁要掌握好手中的剪刀,否则“伤筋动骨”影响花草树木的茁壮成长。而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用好“批评”这把剪刀。怎样用好这把剪刀呢?鄙人以为离不开下面“五变”技法。

  (1)、变直言批评为艺术教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我们教师批评学生时常说的话。新课程下,我们要做到“良药利病不苦口,忠言利行不逆耳。”这当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学生常常犯一些不知为过的错。当老师和颜悦色的指出来后,学生才会知道错。老师再用既动听又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语言循循善诱,学生就会去自责、去反思,下决心改正的同时并以此为进步的起点。

  (2)变板脸批评为幽默教育

  幽默是化解坚冰的春风,融洽感情的润滑剂,克服困难的利器,走向成功的阶梯。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后,肯定处于痛苦、自责和后悔中,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老师“暴风雨”式的批评,而是老师和风细雨的幽默的一带而过,给他们深深的自我教育的空间。

  (3)变当面批评为笔谈教育

  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班主任充分利用书面语言,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书面语言教育学生的途径可谓多多,可利用作业批语,也可以利用纸信交流,还可以在其书本上留言。我经常用短纸信批评教育学生。慢慢的我发现笔谈教育比当面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奏效更快。

  (4)变当场批评为择场教育

  “人要脸,树要皮。”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最容易受伤,作为老师要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呵护自尊不是不要批评教育,而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批评指正。

  (5)变单方批评为双方讨论教育

  批评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师生间对学生的行为表示不同的看法与态度。学生做的对与不对、该与不该,皆应在双方的讨论、了解中定论。因为学生常常犯一些不知为过的错,也因为我们做班主任的常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以“眼见为实”而主观的急于批评和指责。假如我们不去用心了解学生做错的原因,也许就会“冤枉”了学生,审错了“犯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果冷静地对待学生的“错”,给学生几分钟辩解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有时是事出有因的。例如,我班学生张敏常常完不成作业,我批评教育过多次,还是时不时的不交作业。一天,我请她到办公室,先给了她五分钟的解释时间。她才含着泪告诉我,她爸爸在她念三年级时触电而死。她现在跟她妈妈住在姥姥家,而姥姥又在去年冬天患脑溢血瘫痪在床上。妈妈为了她和她的姥姥必须上班挣钱,她只有分担妈妈的重担照顾姥姥,所以常常吃不上饭也做不完作业。每次她都想说给我,都让我阴沉的脸和严厉的指责给吓回去了。她的一番解释使我如醍醐灌顶,也就是从她这里开始,我在以后的批评教育中都给学生辩解反驳的机会。我的批评公正合理了,学生也心服口服地“知错就改”。

  我们知道新课改下,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但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赏识无错,但不批评肯定有错。孩子不需要盲目赏识。”作

  为班主任要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就必须用好“批评教育”这把修枝剪杈的刀啊。

  4、做好班规班约的“周变法”。

  班主任最忌朝令夕改、说话不算数,但也不能三年一律。我们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政策”有了对策后,必须革新。再说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常常犯一些不知为过的错。班主任应充分用好班会课,对本班一周内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奖惩分明。最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增删“班规班约”,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一言以蔽之,治班有方,但无定方。我们班主任一定要绞尽脑汁“寻方”。

  第四道菜:当好“中医师”。

  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这是我们农村教师发出的感叹。实质上难教难管的原因是许多农村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了。有的厌学,有的自卑,有的嫉妒,有的焦虑还有的抑郁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当好“中医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疾病,我们不能奢望他们吃几颗“消炎药”、挂几次“盐水”就能药到病除;我们班主任应该像中医师那样,细心地认认真真地望、闻、问、切,把好学生的心理脉搏,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慢慢调理。经常给自私自利的学生洒洒“爱心露”,给孤僻自卑的学生灌灌“信心汤”给“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服服“恒心丸”,给拈轻怕重的学生贴贴“责任膏”等等,只要对症下药,就能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真心盼望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一名“名医圣手”。

  最后是“一汤”。

  我这里说的这一汤既不是营养人身体的鸡汤鱼汤也不是排骨汤而是“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的“书菜汤”。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体味则是“书籍是管好班的天梯”;有人认为“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我的认识则是“书籍是教师中的导师”。套用一句话“问君哪得管班方,唯有源头书中来。”另外,只要你天天坚持阅读一篇文章,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

  滋润更是一种享受。它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修炼着我们的品德,积淀着我们的学养,提升着我们的素质,炼就我们的真功,升华我们的境界。同仁们天天来点“书菜汤”吧,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寻寻宝,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取取经,跟杜威交流交流,来李希贵的网站做作客,当然还可以让《班主任》杂志来当你的私人秘书等等。总而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潜心研究、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我们定能成为管班的好手。

  拉拉杂杂的谈了这么多,还要唠叨两句:班主任只要食好这“四菜一汤”,不但能干好班级工作,还能为每个学生开垦出一片得以茁壮成长的沃土。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我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作为补偿,我在这里赠大家“六千万”:千万热爱教育,因为只有爱她,我们才能成为她的主人;千万善待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上帝;千万宽容别人,因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千万关爱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千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他(她)是我们今生的希望;千万爱惜自己,因为你在,幸福就在!谢谢大家!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与生同乐][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四心二意”]

篇四:党员干部请客标准

  

推荐访问:党员干部请客标准 党员干部 请客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