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6篇)

篇一: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篇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地理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2011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要求,我系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

  “两课建设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

  能,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两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规划,整合“两课”师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学管理,着力解决“两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努力作到“三个结合”:将理论讲述与研读原著相结合;将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将“两课”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全系应切实提高对“两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两课”教学单位给予特别重视,在职称评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采取支持性、倾斜性政策,真正克服“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更新师德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必须把师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教师的人格力量、自立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教书育人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加强师德建设,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求教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全体教师要不断强化师表意识和育人意识。二是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相关教育。三是要求教师明确其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制订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评机制。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五是组织由系

  领导、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设立

  “师德建设

  ”

  信箱,使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

  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3、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在短时期内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4、依靠党团、学生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5、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服务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加强机构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引导毕业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发动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去。同时,建立学生诚信系统,以诚信数据为载体,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和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引导学生走上社会后“诚信工作、诚信做人”。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和约束人,而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结合起来;全系所有教职员工,要把着眼点放在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服务上来、落实到学生的成才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服务学生需求,砥砺学生意志,激励学生理想,塑造学生灵魂,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塑造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体系

  1、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系领导党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

  和班主任,这两支队伍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要抓好“两课”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职教师,使“两课”教学逐步转向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发展轨道,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高进、明责、严管、优出”的原则,严格规范辅导员的选聘、任用、管理、教育、培养和发展六大环节。制定辅导员选留、引进实施办法,改善我系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使辅导员队伍逐渐年轻化,学历层次不断提升,队伍充满生机活力。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并实行按考核成绩末位淘汰的机制,实行按需设岗、绩能优先、优胜劣汰的岗位聘任制度。对于新任辅导员,学校统一组织岗前培训,使其具备必须的理论、业务知识和指挥技能,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为新辅导员配备导师,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学校拨出专款鼓励辅导员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及理论业务水平。同时学校帮助

  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与定位,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三个方面3--5年的发展轨迹,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协调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确保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全系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各个方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政领导要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学校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系目前和发展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齐抓共管,篇二:思想政治教育教案范文[1000字]

  政治教育教案

  学习次数:

  时

  间:

  地

  点:

  授

  课

  人:

  参

  加

  人:

  学习重点: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内容:

  文明礼貌——革命军人必修的道德“内功”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我军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科学进步的内容,使我军在成长壮大的进程中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充分展示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特别是我军的传统美德,用我们的青春光彩为军旗增辉。

  一、精神文明领风骚--牢固树立前列意识

  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既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也表明军队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性和表率性。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江主席这一指示精神,自觉树立前列意识,对于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走在前列,是我军的光荣传统

  我军从创建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阶级性质,决定了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我军全体官兵要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在树立威武之师形象的同时,树立文明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精神培育广大官兵,积极倡导和实践各种先进的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二)走在前列,是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75年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优势。军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军本身就是一个先进的群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注意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军队每年在接受新兵、入党、提干、选改士官,以及对重要岗位配备人员时,均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政审,从而保证了部队的组织纯洁。军队中的干部、党员、团员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广大官兵有崇高的理想追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

  与军队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确对待个人的理想、前途、幸福、荣辱、得失、苦乐、生死等问题,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二是我军有自觉基础上的严明纪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由于我军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广大官兵的法纪观念都较强,所以,相对于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更容易做到令行禁止,精神文明活动相对搞得就更好。三是我军有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勇挑

  重担的作风。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战时能流血、平时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队伍。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中,往往承担着急、难、险、重的任务,尤其是在抢险救灾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由此可见,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也是我军勇挑重担、争当先锋的体现。

  (三)走在前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军提出的新要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从观念形态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思想上精神上代表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种文化,才能满足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才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人民军队提出的要求。

  二、人若无邪品自高--保持健康纯洁的精神世界

  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保持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每个军人必须从自身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自觉塑造良好形象,追求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一)塑造完美和谐的军人形象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树立起来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是举世公认的。这种形象是革命军人崇高理想、高尚道德、严谨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军队各项纪律、条令条例在每个军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应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努力塑好形象,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1、军人良好形象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对军人形象美形成了一些客观、科学和共同的判断标准。

  第一,军人形象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美是真与善的统一,这是美的基本规律。所谓真,就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所谓善,是指符合人们的良好愿望,即对人类有益、有用、有利。真和善构成美的基本要素,真与美、善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18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迪德罗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我军从组建那天起,所展示的形象就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符合文明道德要求。凡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物和形象,就是我们所追求和欣赏的美,反之即为丑。同样,凡是符合我军军事生活规律和道德要求的现象,就是革命军人所欣赏和追求的美,反之就是不美的。据此可知,军人的形象美,是实现为人民扛枪的真实人生与履行军人道德义务的善良人生的统一,其本质就是无私奉献。

  第二,军人形象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同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也有它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美的内容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就一个人来说,仪表装饰可以组

  成美,高尚的心灵和行为也能成为美,不仅要有外表的美,更应追求心灵美。作为革命军人,在战争年代和危难关头,为了民族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

  得更美好,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甚至不怕流血牺牲,在和平时期和日常生活中,热爱

  集体,关心群众,助人为乐,都是具有崇高美的内容。我们军人着装整洁划一,行动整齐一律,内务线条加方块,举止大方又得体,自然和谐舒适宜人,便是军人特有的美的形式。正是这种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统一,使我军展示了特有的风采。

  第三,军人形象美是个体美与团体美的统一。个体美与团体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团体美是通过个体美体现出来的,个体不美,由个体组成的团体当然也不美,因此,我们每一个军人都应注意自身形象美的养成。

  2、注重塑造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美是指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智慧才华等内在的美,是本质的美,比外在美更持久、更强烈、更具有生命力。革命军人的心灵美包括思想、品德、情感、志趣、学识和性格等诸方面的美,集中地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革命军人塑造心灵美,就是要按照四有的要求,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扬起军旅生活理想的风帆,以高尚的品行赢得社会和战友的尊敬,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把自觉的纪律作为基本的要求,全面实现军人人格美。

  3、处处养成良好的行为

  人的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革命军人良好的行为,是高尚理想和道德、性格的实际表现,主要在于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人民有利,即对敌人毫不留情,对同

  志满腔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日常生活中,革命军人的良好行为具体表现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执行部队的条例条令,实践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举止端正,精神振作,姿态良

  篇三:思想政治教育教案范文

  政治教育教案

  学习次数:

  时

  间:

  地

  点:

  授

  课

  人:

  参

  加

  人:

  学习重点: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内容:

  文明礼貌——革命军人必修的道德“内功”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我军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科学进步的内容,使我军在成长壮大的进程中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充分展示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特别是我军的传统美德,用我们的青春光彩为军旗增辉。

  一、精神文明领风骚--牢固树立前列意识

  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既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也表明军队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性和表率性。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江主席这一指示精神,自觉树立前列意识,对于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走在前列,是我军的光荣传统

  我军从创建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阶级性质,决定了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我军全体官兵要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在树立威武之师形象的同时,树立文明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精神培育广大官兵,积极倡导和实践各种先进的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二)走在前列,是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75年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优势。军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军本身就是一个先进的群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注意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军队每年在接受新兵、入党、提干、选改士官,以及对重要岗位配备人员时,均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政审,从而保证了部队的组织纯洁。军队中的干部、党员、团员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广大官兵有崇高的理想追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军队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确对待个人的理想、前途、幸福、荣辱、得失、苦乐、生死等问题,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二是我军有自觉基础上的严明纪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由于我军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广大官兵的法纪观念都较强,所以,相对于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更容易做到令行禁止,精神文明活动相对搞得就更好。三是我军有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勇挑

  重担的作风。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战时能流血、平时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队伍。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中,往往承担着急、难、险、重的任务,尤其是在抢险救灾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由此可见,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也是我军勇挑重担、争当先锋的体现。

  (三)走在前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军提出的新要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从观念形态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思想上精神上代表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种文化,才能满足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才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人民军队提出的要求。

  二、人若无邪品自高--保持健康纯洁的精神世界

  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保持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每个军人必须从自身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自觉塑造良好形象,追求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一)塑造完美和谐的军人形象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树立起来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是举世公认的。这种形象是革命军人崇高理想、高尚道德、严谨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军队各项纪律、条令条例在每个军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应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努力塑好形象,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1、军人良好形象的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对军人形象美形成了一些客观、科学和共同的判断标准。

  第一,军人形象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美是真与善的统一,这是美的基本规律。所谓真,就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所谓善,是指符合人们的良好愿望,即对人类有益、有用、有利。真和善构成美的基本要素,真与美、善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18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迪德罗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我军从组建那天起,所展示的形象就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符合文明道德要求。凡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物和形象,就是我们所追求和欣赏的美,反之即为丑。同样,凡是符合我军军事生活规律和道德要求的现象,就是革命军人所欣赏和追求的美,反之就是

  不美的。据此可知,军人的形象美,是实现为人民扛枪的真实人生与履行军人道德义务的善良人生的统一,其本质就是无私奉献。

  第二,军人形象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同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也有它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美的内容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就一个人来说,仪表装饰可以组

  成美,高尚的心灵和行为也能成为美,不仅要有外表的美,更应追求心灵美。作为革命军人,在战争年代和危难关头,为了民族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甚至不怕流血牺牲,在和平时期和日常生活中,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助人为乐,都是具有崇高美的内容。我们军人着装整洁划一,行动整齐一律,内务线条加方块,举止大方又得体,自然和谐舒适宜人,便是军人特有的美的形式。正是这种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统一,使我军展示了特有的风采。

  第三,军人形象美是个体美与团体美的统一。个体美与团体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团体美是通过个体美体现出来的,个体不美,由个体组成的团体当然也不美,因此,我们每一个军人都应注意自身形象美的养成。

  2、注重塑造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美是指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智慧才华等内在的美,是本质的美,比外在美更持久、更强烈、更具有生命力。革命军人的心灵美包括思想、品德、情感、志趣、学识和性格等诸方面的美,集中地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革命军人塑造心灵美,就是要按照四有的要求,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扬起军旅生活理想的风帆,以高尚的品行赢得社会和战友的尊敬,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把自觉的纪律作为基本的要求,全面实现军人人格美。

  3、处处养成良好的行为

  人的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革命军人良好的行为,是高尚理想和道德、性格的实际表现,主要在于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人民有利,即对敌人毫不留情,对同

  篇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中政治试教教案(格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级试教教案

  试教课题:商品与商品经济

  试教学生:

  指导老师:

  试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科目:政治

  课题: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学生能自主分辨出商品与非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商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树立商品观念,为提高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商品与一般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

  教学难点: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讲解——总结

  教学时数:十五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言部分,了解了什么是经济和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而要真正了解和把握经济常识的内涵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则必须要从学习商品开始。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经济。

  【讲授新课】

  展示一张很多标有价格的商品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我现在特别想要这双凉鞋,我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拿钱去买

  教师点拨:对,花39块钱去买。大家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花钱去买才能得到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钱去买呢?

  学生回答:因为我们需要。

  教师讲解:对,需要。衣服可以保暖,雨伞可以遮风挡雨。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这些商品是有用的,这是同学们依照日常生活常识得出的结论。那么是不是只要有用的都是商品呢?

  学生回答:不是。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河水是有用的,但不是商品。

  教师引导:对,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来具体地看一下,自然界的河水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农民可以用它来灌溉农田,发电厂可以用来发电,但是它不是商品。那我们平常喝的矿泉水是不是商品呢?

  学生回答:是。

  教师点拨:同样是水,为什么自然界的河水不是商品,而矿泉水是商品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河水是自然就有的,而矿泉水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教师点拨:对,矿泉水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也就是经过了人类劳动,是劳动产品,而河水是自然就有的,不是劳动产品。

  小结:商品首先是劳动产品。

  针对这一结论再次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呢?

  教师举例请学生分析:一农民种了300斤粮食,100斤自己吃,200斤拿到市场上去卖。这里我们说农民种的粮食是不是劳动产品?

  学生回答:是

  那么这300斤粮食里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呢?

  学生回答:卖掉的200斤是,自己吃的不是

  教师点拨:同样是农民种的粮食,为什么自己吃的不是商品,而在市场上卖的是商品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自己吃的没有拿去卖

  教师点拨:对,自己吃的没有拿去卖,没有在市场上流通,没有参与交换,而市场上的参与了交换。

  小结: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商品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劳动产品

  教师再问:是什么样的劳动产品呢?

  学生回答: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由此引出商品的含义

  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劳动产品

  我们来区分一下劳动产品和商品。我们发现,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而不是所有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说劳动产品包含商品。他们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

  理解了这一点,书上的想一想的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找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略。

  教师点拨: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对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是错的。因为

  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才是商品,那些没有用于交换的就不是商品了。

  好,看来大家已经比较好地理解了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那

  一看商品的另一个关键词“用于交换”怎么来理解?

  2)用于交换

  对用于交换进行深入讲解:这个词要分不同的时段来理解。所有商品交换有一

  个时态问题。一个商品即将用于交换,是商品;正用于交换,也是商品;而一旦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则不是商品,而是个人的一般消费品了。但是如果完成交换后再次进入流通

  领域,还是用来交换,则是商品。

  针对这一讲解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是商品:

  a.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

  c.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剩下亲戚

  d.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e.收到朋友送来的生日蛋糕

  f.商店中尚未销售出去的产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教师拿着一瓶矿泉水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

  教师:好,看来大家都比较好地掌握了这一概念,那我们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具体的问题。大家看我手中的矿泉水瓶,我们知道,它在交换前和交换后都是商品,那它现在完成了交换成为了我个人的东西。大家想一想,当我喝完瓶里的水后,这个水平有没有可能再次成为商品?

  学生:有。

  教师:那要怎么样才能使它成为商品呢?

  学生: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

  教师总结:对,只有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它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参与交换,才会成为商品。而如果我们把它丢在一边,则只是废品。

  大家注意,对商品的含义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把握对用于交换的理解,明确区分交换的不同阶段。

  我们懂得了商品的含义,下面再来看一看商品经济是什么?商品与商品经济又是怎么产生的?

  幻灯片展示:

  2.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图的讲解过程: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初期是不存在商品的。在原始社会初期,大家共同

  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全部用于自己消费,没有生育,不可能同别人交换产品。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有了剩余产品,就拿去交换,这就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就产生了。

  这里要请大家注意,商品交换产生时,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还不存在,知道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私有制也产生了,这时对手工部落而言,生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以换回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商品生产就这样产生了。当商品生产厂商时,商品经济就诞生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讲到这里,我就要问一问大家了,从商品和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是商品交换在前还是商品生产在前?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对,商品交换在前。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只有当一个商品生产出来以后,我们才可能去交换。也就是说,现实中商品生产在前,商品交换在后。

  这个问题大家要注意区分。

  我们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2)商品经济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展示:

  对图示内容的讲解:通过我们对商品经济产生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而商品生产呢则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也就是说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的产生条件都是社会分工。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的生产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同时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换的可能性。而私有制的产生,使交换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劳动者,谁也无法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从而使商品交换成为必须。所以,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使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是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讲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分工?是什么因素促使了社会分工?

  篇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申报材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申报材料

  一、活动宗旨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课程考试结束进入临床实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夯实基础知识,但因为考试结束了,因而自主学习基础理论的动力不足,不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同学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时间观念和紧迫感,同时促进班风、加强集体凝聚力,特开展此次学风建设主题系列活动。

  二、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表彰、临床知识、沟通技巧、科研设计、英语口语等多方面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活动一------“激扬青春,筑梦盛京”

  优秀学生表奖汇报演出

  本次汇报演出旨在对2015年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活动进行表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此次汇报演出对本年度开展的学生活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展示,演出中邀请我校副校长、学院院长、主管领导宣读学习及综合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名单,并上台颁奖,让优秀的学生切身感受到这份光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学生的事

  迹,从而鼓励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二------“医试身手”模拟出科擂台赛

  学风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追求。此项活动经过精心策划,模访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让学生上台以擂台赛的形式,经过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的较量,最终决出临床知识掌握得最全面最扎实的选手,由教务科主任和学生科主任当场宣读获胜学生名字并颁发奖品,受到学生的欢迎。题目由教务科主任拟出,学生现场回答,并由临床各科室的资深医生予以补充或纠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观众同学也跃跃欲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临床知识的兴趣。

  活动三------“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青年先锋”主题座谈

  座谈活动邀请到盛京医院服务明星picu佟玉静、普外二科于晓鹏医生,给同学们做了如何发扬医务工作者的雷锋精神的精彩演讲。座谈结束后,部分同学在佟玉静、于晓鹏的指导下一起进入临床一线,深入感受他们的服务精神。座谈会上,佟玉静、于晓鹏与同学们零距离分享了临床工作的点滴和感悟。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包括主题演讲、情景模拟、师生互动三个环节。佟玉静为同学们讲述了医患沟通的技巧,强调了医务工作者内心善良的重要性。于晓鹏告诉同学们,青年人要将乐观、积极的心态带入临床工作中,使雷锋精贯彻到从医人生中。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情景模拟中,与会学生,将所学所感融会贯通,很好地处理了临床常见的医患问题,得到了两位讲者的一致好评。会后,部分同学进入小儿重症和普外病房,执行了喂奶,拍背,量血压等护理操作,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活动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雷锋符号下蕴藏的优秀品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是我院重视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体现,为医学

  生日后走上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四------临床科研设计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了我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吴琪俊老师。他为同学们深刻分析了中国临床科学研究的现状,详尽地讲解了科研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思路等方面的内容,解决了学生关于科研的疑惑,帮助学生树立了从事科研的信心。通过榜样的力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及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严守学术规范的成才目标,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五------“达”人讲科研

  活动邀请到了盛京医院辅助生殖科室的李达老师,旨在突破学生的科研思维局限,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李达医生是我校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仅两年的青年医生,仅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发表科研论文的影响因子累计达三十分。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和科研经历,为盛京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他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分享了自己从生活点滴中思考、钻研并获得成果的经历。轻松幽默的语气,配合精心制作的幻灯片,他赢得了会场中阵阵掌声。整场讲座由学生工作部佟彤主任主持,讲座过后李达老师与现场学生简单互动,并在最后提出了对盛京学子未来科研之路的期待和鼓励。李达老师身上展现了青年医生对待科研勤于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将成为同学们的临床与科研之路上优秀的榜样

  活动六------“盛京杯”英语口语大赛

  此项活动是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开展的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分为主题演讲及即性演讲两个部分。比赛特邀盛京医院留美的窦晓光主任、张大庆老师,孙达新老师,宋杨老师以及学生工作部老师担任评委及嘉宾。比赛中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对当下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心目中医生的形象描述出来,还当场就评委给出的话题做以阐述,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三、活动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学生们的学习风气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首先,通过活动,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更加珍惜在课堂上的时间,迟到旷课的少了,认真听讲的多了,也更对老师的劳动成果更加尊重了。其次,课余时间,自习室里学习的学生多了,其中很多是看专业课的人,学生们懂得了抓紧时间学习,趁着在校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正确解答。第三,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了,活动的以班级为单位,使很多学生自发的形成了互助模式,在一起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同学的情谊加深了,班集有了

  新的活力。总之,通过这一次次的或比赛或讲座,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显著提升,学习动力更足了。

  四、活动经验

  类似于此类的学风建设活动曾经开展过,而且基乎每年都开展,但效果没有这次名显,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首先,抓学风需要持之以恒,不可诉诸于一次或一项活动。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生最辛苦最枯燥的任务也是学习。高校搞学风建设,需要长长久久,不可半途而费,更不可指望一次见效。这此系列活动,分为六个子活动,历时近一年,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也使学生在意识有了重视。第二,学见建设一定要落到实处,切不可喊喊口号,走个形式。曾经开展的学风建设,有时贴个标语,有时拉个横幅,或者让学生签字,写个保证书,但这些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学生的实际问题是要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有了,以学生的聪明才智,就不愁没有好成绩、好的学习效果。此项系列活动,采取了当今电视上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觉得新奇、时髦,也乐意参加;邀请了青年医生为学生讲座,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并不遥远,是自己的学长,不过年长几岁;还填补了当前教学上的空白,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虽然本科阶段的学习刚刚结束,学生还没有进入研究生学习,但导师往往喜欢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早点开始实验,学生仅从课本上的理论,往往无从下手开始,科研设计科研达人的讲座,让学生找到了方向,从而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也就产生了动力。

  从该项活动取得的效果,启发我们应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集中于一个主题,多方面着手,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更能够到达到预期效果。

篇二: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1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1/16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2/16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3/16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4/16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5/16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6/16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7/16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8/16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5]的做法,就是一9/16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10/16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11/16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12/16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13/16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2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4/16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15/16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

  (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16/16

篇三: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5篇,以供大家参考!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教学难点:

  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

  演讲会场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讯报道:就这次活动情况,写一篇小通讯,在媒体上报道。

  七、达标检测:

  写一份小报告。

  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篇2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我的祖国”,帮助学生了

  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

  1、整队、唱国歌,宣布班会开始。

  2、祖国知识知多少竞赛。

  3、文艺表演。

  4、班主任老师小结,齐唱国歌。

  活动形式:

  汇报、表演、竞赛。

  活动准备:

  1、学生学唱爱国歌曲。

  2、准备英雄故事。

  3、了解祖国近年来的成就。

  4、搜集祖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和成就。

  5、在黑板上用美术字书写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老师讲话。

  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国旗,国歌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论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会出现鲜艳的五星红旗,就能听见嘹亮的国歌响起。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唱起国歌时,你的神情、态度、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你的爱国心。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谈“我的祖国”,那就从高唱国歌开始我们的畅谈之旅吧。

  主持人:全体起立,奏国歌,齐唱国歌,敬礼!二、演讲英雄故事。

  主持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看……

  同步播放录象片段。

  主持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听一听英雄的故事。

  由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讲故事,班主任适时解释,渲染气氛。

  三、知识竞赛。

  主持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纵贯五千年岁月的悠久历史,有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这些,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多。

  以主持人出题,各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竞赛。

  竞赛结束,成绩落后的小组为同学们唱一支歌。

  四、爱国歌曲大家唱。

  主持人:在浩瀚的歌曲海洋里,有一种歌曲总是能带给我们力量——爱国歌曲。每当我们唱起她,听到她,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眷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爱国歌曲大pk环节。男、女生各就各位,看看谁唱得多,唱得好。

  这个环节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以对歌的形式分别唱爱国歌曲。

  五、班主任总结:

  热爱祖国,她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堂主题班会能全部体现的,她更多体现在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中,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学会分享、勇于承担、敢于担当。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动荣耀。

  六、全体起立,再次齐唱国歌。

  七、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篇3教学目标:

  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国歌的全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三年级接触练习指挥)3、复习巩固五线谱、简谱。

  教学过程:

  1、导入:考一考

  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我们的国歌是什么?谁

  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国家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集结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国歌探秘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那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吗?是什么力量是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是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用带和不带记号来进行演唱对比,体会歌词及重音作用。

  (2)对比演唱

  有这样一句歌词:“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一种上行的用法,从较低音极进行至较高音极叫上行。为什么聂耳在这里运用上行手法?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感受。

  (3)唱一唱

  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现在我们用平稳的进行曲速度,饱满激昂的热情,以及强弱分明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4)一起来打

  3、小结

  同学们,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

  4、五线谱、简谱、竖笛

  在我们音乐课上隆重介绍这样一个家族,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音乐,他们就是五线谱家族,有的同学也许对他们很陌生,但是如果你

  听到了他们另外一个名字就不会感到陌生了,(教师出示简谱)以后我们要与他们一起上课,希望大家尽快记住他们啊!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要组建一支乐队,我是大家的指挥,而我们的乐器就是竖笛,看谁在学习时最认真,最听指挥。

  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篇4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一组新旧照片的对比,学生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讨论祖国七十年的飞速发展变化。通过竞赛,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并为祖国献上祝福。聆听感人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倡议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与祖国共成长。

  2、听过幻灯片、朗诵、歌唱,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二、活动准备:

  朗诵、歌曲、资料收集

  三、活动过程:

  1、宣布《我爱你,我的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看新旧照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畅谈自己的感受。

  3、配乐诗朗诵:《祖国颂》

  4、《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

  5、(少年周恩来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6、交流讨论:我们能为祖国做什么(结合日常生活)7、小组朗诵:《我爱我的红领巾》

  8、对祖国的祝福(贴成一个庆字)9、全班歌唱《爱我中华》

  10、宣布结束

  大思政课主题班会教案篇5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爱和亲情。懂得去体谅父母、感谢师恩、热爱学校,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

  2、通过《爱家爱校》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家的含义,以及它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国的观念,要关爱自己,关爱家长,关爱别人,更要热爱我们的校园。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家的重要性,以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二、活动的形式:

  发言、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三、活动过程:

  (一)、爱国

  同学们,我们都是和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00后,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更是亲身体会到了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富足安康的生活。21世纪所有中国人心中唱响的歌就是《国家》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国家。

  小讨论:

  同学们,看完了视频的精彩镜头,现在,你们对《国家》歌词的描写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限时2分钟)

  老师:新中国建国__周年献礼歌曲《国家》动人的旋律、平实的歌词道出国与家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的意境,《国家》情感表达充分,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使我们对‘家’、‘国’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去怎样付出,如何更深刻地去爱。”请谈谈:

  在21世纪的中国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民族英雄和爱国故事?

  小学生如何爱国

  测测你爱国的程度

  从对以下句子的认同程度能否测出一个人是否爱国

  1、我爱我自己的国家。

  2、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3、我认为中国人挺了不起的。

  4、在某种程度上,我的情感与国家紧密相连,受国家大事影响。

  5、我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6、我认为升旗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图片展示一些爱国的小细节)

  小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该如何爱国呢?

  学生自由发言(限时5分钟)

  老师总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爱校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有把我们送到了学校里,我们在那里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也是我们的家。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庭,也要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因为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是校园中快乐的一员,是啊!这充满友爱的校园里,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这么美的学校,我们该如何去爱她呢,请小组在一起交流:要爱校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下几方面:

  (1)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2)爱护公共财物

  (3)讲究卫生

  (4)遵守纪律

  (三)、爱班

  上课、自习文明,不(迟到、早退、旷课、睡觉),不(吵闹、影响他人);

  考试文明,不(作弊);

  就餐文明,不(插队、浪费);

  交友文明,不(拉帮结派、惹事打架),不(早恋);

  语言文明,不(说脏话、坏话、谎话)。

  尊敬老师,不顶撞老师;

  团结同学,不刻意伤害同学;

  自尊自爱,不做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符的事;

  自觉维护班级荣誉,不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

  热爱学校,自觉维护阳中荣誉,不做有损阳中荣誉的事。

  倡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总结

  同学们,爱国,就应该心怀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最重要的是现在努力用功读书,充实自己,是为以后更好的报效祖国!爱校,是从一点一滴中体现的:拣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向老师打一次招呼,遵守校规,热爱自己的班级!爱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父母。让我们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篇四: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5篇)

  第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笔记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

  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

  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3)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笔记

  “支持型”:①教师与学生充满信心、相互信赖;

  ②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③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防卫型”:①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②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

  ③学生有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有操作性的行为。2)师生关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情感教育;学会欣赏学生,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1)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首先要分析学生吵闹的而原因;并注意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积极因素:①说明课堂气氛民主轻松;

  ②说明学生思维活跃;

  ③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

  ④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消极因素:①任课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问题;

  ②学生捣乱;

  ③偶发事件;

  ④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2)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声音。原因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要鼓励具有质疑的声音。3)做好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对策。

  学生厌学问题有三个层次:①厌学;②主动性差;③没有学习方法和能力。两种原因,导致两种倾向:①教学水平高,则与师生关系融洽;

  ②教学水平低、脾气差,学生厌学情绪高。

  (五)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1.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

  2)讨论法:面对面交流、讨论;教师指导、组织、提供信息;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批判性观察,形成自己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每堂课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且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创造性的理解;

  2)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互动。①创设学生感兴趣、关心的问题;②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

  4)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思想品质、智力、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5)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

  6)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质疑,要允许、鼓励、引导。

  3.多媒体教学设计

  作为教学辅助性手段,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笔记

  ①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②引发思维。2.方法设计:用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有以下方法:

  ①语言描绘法:用规范、幽默、精美、形象的普通话,和内容深刻、丰富的语言;

  ②画面再现法,如漫画、多媒体等;

  ③有意示错法:教师故意设置一些学生能自行发现的错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构成一个学生的共同体,实现思维上的互动。方法:

  1.趣味引“动”法:用感兴趣的事例,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学习当中,如寓言、典故、时政材料、漫画、幽默小故事。

  2.问题激“动”法:用问题来激发学生互动,问题由师生双方提出。

  四、以开放试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1.开放结果:答案不唯一,追求过程,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结果。2.开放方法: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

  3.开放内容: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有关,以教材为载体,但涉及不深,教师可以扩展延伸,对知识二次加工再造。

  第二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5000字)第六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解读

  解读的基本要求:一.教材解读分析和研读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忠于课程标准,第二基于高于课本,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参的关系

  二.解读的基本方法:1.第内在性解读,用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2.外在性解读,超越教材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解读,第二,联系教参解读,第三,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解读,第四,联系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解读,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3.探究性解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探究教材背景和教材文本精神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动态关系

  第二,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钻研教材

  第三,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二了解学生和社会搜索信息材料

  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生活热区,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了

  了解社会;教学内容多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出现,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战情景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做到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材料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兴趣越高,学生越容易接受.三整理分析信息材料,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对搜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类

  第二提取主要的倾向性的信息

  第三,确定教学的重点

  第四,确定教学的难点

  第二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目标设计

  必须做到:第一,目标设计内容要全面,并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要具体到对本校本班学生

  第二,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完全可以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是关于事实和规律的纯粹学问,它对事实和规律的叙述已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它是被意义化的价值化的事实和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价值性主观性的特点,以及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其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情景性和个体性特点,决定了其目标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不能完全作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

  第三,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

  第四,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可测评性。

  二思想政治方法设计

  四大类教学方法

  三思想政治过程设计

  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

  第三,教学过程要体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两次飞跃的过程范式进行设计。

  第四,方案要弹性化,粗线条

  第五,一般采用活动单元设计法进行设计

  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组织设计

  第一,教学方略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认真考虑放在什么

  时间段进行教学,安排多长时间,如何保证时间。

  第二,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设计。基本要求有:情境要蕴理含情社会化形象逼真,形式新颖;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有机结合,尽量多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恰当的道德行为要求;保持情景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情境要与问题相关联,有互动性。

  第三,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股票债券和保险》生活化设计:于老汉买彩票中奖500万,遇到了种种困惑,扣除100万,保险公司推销员向他推销保险,银行向他拉存款,儿子要钱买股票。他对这笔钱如何处理?

  第四,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要变教材陈述性叙述变为问题性叙述,变教学内容的陈述化设计为问题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组成问题体第;围绕教材的关键点;针对社会热点;难易适度;形式新颖生动

  第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注意挖掘理论知识点本身和材料本的思想性。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五思想政治作业设计

  六思想政治课前课后活动设计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优化:说课

  一说课的内涵和特点

  四大特点:第一,同行参与性,第二交流性,三是研究性,四是实践性

  二说课的任务目的和内容形式

  说课的任务

  说课的目的说课内容

  案例

  实践与案例

  解决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

  为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教学最优化提供一个横向交流平台

  说教材说学生,含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判断和教学内容的处理

  说教学意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案实施总体思路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特色

  说教学理念

  第七章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

  第一节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

  二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要加强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内容生活化现实化

  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

  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

  概念原理的形成和表述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重视证据的作用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相结合

  讲辩证法,不搞绝对化

  介绍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

  体现概念原理的应用价值

  三体现主导与主体合规律和合个生的统一

  四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五巧妙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六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七建构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特点

  二教学反思的方式

  1.课后小结与札记,简称教后记

  记问题,查病因

  记亮点,积累经验

  记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顿悟

  2.观摩反思

  3.专业生活史研究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以学生的反馈意见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2.以同行评议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3.以专家点评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

  第八章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评价

  第一节思想政治课评价的特点与原则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二评价的原则

  效用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评价的目的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收集和获取评议信息

  四汇集整理和评议评分

  五分析和处理评价

  第三节学习的平时评价

  一平时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进思想政治学习的平时评价

  1.增强评价的开放性,强化思想情感的评价

  2.强化形成性评价,增强评价的指导性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末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

  表格1案例1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记录卡

  设计意图:重难点由学生填写

  写出学习方法,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掌握程度是学生自我评价,等次分好中一般,不设差

  表格2案例2学习疑难问题记录卡

  设计意图:评价学习的能力方法和过程

  3.注重发展性评价,增强评价的多元性

  4.重视非规范性评价,增强评价的灵活性

  指即时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

  第四节的学科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

  一命题

  1.确立命题原则

  第一,准确全面

  第二,知识能力觉悟统一

  第三,点面结合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关照综合

  第六,科学选择题型

  第七,难度适当

  2.制定命题细目表

  案例一:双向细目表

  案例二三维细目表

  二学科考试的类型和方法

  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质量分析

  第五学生思想品德评价

  一思想品德的考核方法

  1.观察法2.测验法(------情景测验法和投射测验法)3.成长记录袋4.调查法5.自我报告

  自我报告法

  表格3注:做到4项填优,做到3项填良,做到2项填合格,做到1项填不合格

  二思想品德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法2.定量评价法3,综合评价法

  第九章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一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第二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二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

  第三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2.3.4.出版社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树立大教材观,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树立大教育者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开发和利用其它学科中的课程资源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丰富实践活动资源

  参

  考文献:谢树平等编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区分不同的经济成分并清楚它们的作用。

  (2)、正确认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三、学情分析

  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学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将本框题的主要内容划分两块:一块是六种经济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来完成)。另一块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为了突破这一部分难点内容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联系的知识;以及让学生了解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设计意图:节约课堂时间,起

  到一定的预习作用。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本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情境导入

  多媒体放映各成功人士的照片,(如阿里巴巴的马云,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来创设情境,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成功人士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主体地位:

  放映关于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及控制领域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设问: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补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区别。)

  设计意图:转入到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和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使他们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设问: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

  在使学生们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积极的引导他们畅想。引出六种经济成份及各自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课前分好的组和任务,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要帮学生明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识别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形成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设问:这六种经济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入到所有制结构的学习。

  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学生归纳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要帮学生明确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温室”主要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三)、课堂检测

  利用多媒体展示由易到难的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读题解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培养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和板书展现本节课的纲要,并指出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课后探究

  联系国家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课后查阅青年学生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将来进行自主创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树立学生

  的创业意识。

  六、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愤较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但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预期效果不够理想。

  第四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本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下面是我对中学政治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1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不仅仅是对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3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使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三政治常识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时,我截取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现在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

  4紧扣时代潮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当政治教师照本宣科,内容陈旧时,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思想政治课中应有所体现,但教材本身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又极其典型的热点材料补充到课堂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我在讲到“爱国情操”这一问题时,就把奥运健儿取得的成绩引入课堂,特别提出了女排和刘翔的拼搏精神。这样可使学生感到事例真实可信,又富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

  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溶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要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

  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合、迁移、拓宽和加深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而真正成为我们行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

  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作为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篇五: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大学生体育思政教案3篇

  大学生体育思政教案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思考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会”等,均通过预设的特殊情境来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质的体育教学能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充分地享受活动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神奇!

  大学生体育思政教案篇2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在积极投身课改的具体实践中,我充分认识\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我的教学工作认识\教学习惯\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

  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

  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教学反思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将自己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整体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

  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现代教师要共同面对这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教师本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把课改研究最为丰富自己的土壤,把教学实践作为检验自己的课堂,把教学反思作为终身学习的习惯,.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在坚持实践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总结.重组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借鉴他人的知识与经验,以不断适应课程改革新的变革。

  大学生体育思政教案篇3在高一年级的单元投掷教学中,让我受益非浅。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三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

  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

  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篇六: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3篇

  培养学生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和法律意识

  1、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思政育人目标

  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一张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到切削液、热处理等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的观念。

  3、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

  思政要素切入点

  育人目标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1、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2、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在分析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时,为降低表面粗糙度,会采用

  大量的切削液,注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在分析金属表层物理力学性能涉及到热处理时,除了注意对环境的影响,还应该有安全意识。

  在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时,注意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意识,树立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的观念,破坏环境就是犯法,培养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4、实施过程

  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一章的教学中,为保证表面的加工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冷却和润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切削液和润滑液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分析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时,要讲到多种热处理方式,操作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同样会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最后在讲授到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时,振动不仅会造成工件精度的降低,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探寻降低振动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价值管理与工程管理哲学

  1、课程教学目标

  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逻辑,学习、借鉴工作研究、工作

  设计、工作创新的思路历程。对比研究TQC、IE及VE,学习借鉴为了项目“有效性”从动时研究、成本控制(IE)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部解决方案”再到关注质量与成本的匹配、全面提升价值(VE)的“全面解决方案”。准确理解和把握价值管理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工作流程,能用系统的观点、思维和方法进行工作优化,以提升工作效能和活动价值。

  2、思政育人目标

  从Miles式思考的逻辑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步步深入、“止于至善”的研究、设计、创新从平凡到卓越的哲学思想。从对比研究TQC、IE及VE,揭示人们为了项目“有效性”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感悟从局部入手到系统推进的哲学思想、系统观点、整体思路。从把握功能分析这个价值工程核心中,学会工作优化的系统的观点、哲学思维和整体方案。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解析Miles式思考——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的路径的寻找和选择只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们是目的和手段的逻辑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2)探究管理的历史,对比研究IE、TQC及VE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感悟IE、TQC及VE,从历史变迁中学习从局部入手到系

  统推进的哲学思想、系统观点、整体思路。

  (3)通过PBL教学,结合真实项目案例,系统理解、把握价值管理流程,学习基于价值管理效能的ABC分类方法,抓关键的少数的矛盾论观点,基于价值提升的性能和成本协同设计的系统观点、权衡用户价值、厂商价值和产品价值的哲学思维以及用户、研发、设计、生产、材料、工艺等全员参与的整体解决方案。

  按照这样一种思想,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牵“牛鼻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工作方案优化创新可以从局部做起,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在整体推进。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

  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

  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推荐访问: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大学生 课教案 思政